范仲淹15岁那年,母亲的一位远房姨夫开导她,建议送范仲淹到当地的古刹寺院求学。寺里可以免费食宿,而且有学识高深的和尚可以指导范仲淹读书识字。母亲听后欣然同意,连夜与范仲淹商议,第二天一大早就送他到了寺院。
到了寺院,范仲淹被安排在南侧的一个小房间居住。这原本是新来的小沙弥的住处,条件十分简陋。房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就只有一张破旧的书桌和一个蒲团。窗台上摆了几本经书,墙上钉了一个破旧的书架。
起初几天,范仲淹对这简陋的环境颇感难受。南方初夏湿热的天气让他辗转难眠,身上又时常被蚊虫叮咬。太阳升起后,房间里直射的阳光与白墙反射,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开始思念起家乡朴素的土房来。
然而范仲淹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他告诉自己,要达成心愿,就必须忍受艰苦。于是每天定时起床诵经后,他就开始闭门苦读。为了节省开支,他还自己煮稀饭带去吃。每天煮好稀饭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饭分成两半,用破布包好,一半留在僧房,一半带到读书的地方。他一边啜饮着冷稀饭,一边专心致志地阅读典籍。
经过长期的刻苦努力,范仲淹终于考中了秀才,他欣喜地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母亲。虽然他仍然一贫如洗,但终于迈出了人生新的一步。母亲听说儿子高中后,欣喜若狂,她感慨道:“我范仲淹就是我们范家的骄傲!他日定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范仲淹考中秀才后,通过推荐成为一名地方官。任职期间,他勤政为民,深得百姓拥戴。然而,他做事比较强硬,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就直接批评管事的官员,因此结下了不少政敌。
一次,范仲淹发现有个小吏收受钱财,替一个亡命之徒开脱罪责。那人本是凶恶的歹徒,作案无数,*人放火,罪大恶极。本应正法惩处,却被小吏图财放过。范仲淹大怒,当即将其革职查办。那小吏的背后有个权贵撑腰,便上书谗言诬陷范仲淹私藏公款,要把他投入牢狱。
范仲淹连忙上书明确自己冤情,并提出多项证据。审问中他正言厉色,驳斥了所有诬告。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因为触怒了权贵,还是被贬职,外调到偏远的地方去了。
新任知县到任后即肆意敛财,向百姓们横征暴敛。百姓们对此愤懑不平,觉得当初的范官再严苛,也比眼前这位好上百倍。一些遭殃的百姓甚至偷偷在范仲淹离开时送去的简陋行李中装了一些白银,想让他上书为民请命。 范仲淹收到百姓的银两后,立即退还给他们,并劝告他们要自觉守法,切勿影响社会安定。他说自己无意谋私利,做事只遵循良知和正义。百姓们非常感动,纷纷称赞范仲淹是一个廉洁正直的好官员。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人们都称许范仲淹有洁身自好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