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外任职期间,朝中派系斗争加剧。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改革派,触犯了权贵利益,被掌权的官员连续降职,最后只好回老家隐居。
回到老家后,范仲淹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他整日在山野间散步,或者采风写诗词。洁身自好的生活让他的心境变得平和,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刚愎自用。但是面对不平之事,他还是会挺身而出。
他时常上书皇帝,就一些朝政失误或腐败问题提出谏言。他的文章措辞严谨,立论精准。然而他的谏书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当作异见分子盯防着。有一位故交前来看望范仲淹,劝他顺应朝廷,暂时止住批评以保全性命。
范仲淹坚决表示绝不妥协,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视天下如一家,忠言逆耳利于行,又岂因遭谗而辞其世责哉!”他选择继续上书谏言,即便知道可能招来*身之祸,也在所不惜。因为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就必须坚守住底线,不能向不正之风低头。
【千古绝唱里的枯槁与思乡】在隐居期间,范仲淹创作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幕遮》一诗。
这是范仲淹50多岁时在西北边塞任职时所作。那年秋天,漫天飘舞的枯叶,添增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天际风光本无情。”诗中苍凉的画面描绘出离乡老人的深沉惆怅。
“夜夜除非梦,梦亦除非还。月明星稀,莫作归心计。”段段思乡之词直抒胸臆,令读者不能不为之动容。
这首抒发乡思的诗歌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展现出范仲淹高深的文学造诣。即使遭遇不幸,他仍能保有高尚的情操,以诗歌宣泄内心世界的苦闷。
当时范仲淹已是古稀之年,本可以退隐山林,养老度日。然而边疆战事吃紧,他主动请缨到西北去镇守边关。在蜀地辞别家人时,范仲淹神色凝重,他知道此去疆场,生死难料。
儿子跪地哭诉,央求老父留下。范仲淹摸着儿子的头,慈爱而坚决地说:“儿啊,作男子汉,就要有担当。我已不再是薄有用时,唯有舍生取义,方不负人生。”
范仲淹来到西北后,看到连年战乱导致的荒芜满目,不禁感慨万千。这苍凉的景色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遂有感而发,写就《苏幕遮》传世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