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是谁说的?前半句是说男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前半句也很扎心
封建时代的女性过得都很憋屈,除了少有的几名女强人外,在老公面前大家都得作小鸟依人状,不能读太多书,不能比男人更优秀,不能遮挡了男人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里的“德”,指的是妇德。古之妇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注:“妇德,贞顺也。”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对此的解释更为明确:“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一个好的女人,只需下厨为公婆夫婿洗手做羹汤,闲时来点女工,再浪漫点的,良人夜读时,红袖添香,足矣。
那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是出自何人之口呢?据现有可考的史料,最早见诸文字的,当属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他在《公祭祁夫人文》中说:“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这是非常封建的流毒了,它表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下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德”之名,剥夺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最恶毒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女性的贬抑,而“男人有才便是德”,则是对男人的禁锢。在封建时代,男人受教育权虽然没被剥夺,但是,他们所受的也是奴化教育,这里所谓的有才,也是有“德”之才,是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下的有限思考。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并不是张岱老师的发明,他也是引用别人的,因为文前的一句“眉公曰”就道出了其出处。这里的眉公是明朝文学家、书画家的陈继儒,陈先生曾有一番高论,是为“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在陈先生看来,做为女子,不能天天只顾低头刷朋友圈,天天沉浸在那些毒鸡汤与小黄文中,那样迟早是要出事的。
其实,张岱老师引用此语,并不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肯定,而是质疑,所以,他才说:“此语殊为未确。愚谓大丈夫有德而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但是,在封建时代,能如张岱老师一样的明白人是少之又少的,关键是,这种谬论也正契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因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流毒才广为流传的。
在那些道学家看来:“女子无才为的是维护夫权,利于家庭团结;男子有德为的是维护君权,利于国家稳定。”诸君以为然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