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常会想,天上为什么会降雨呢?因为先有云。那么,天上又为什么会有云呢?是因为有一个织女,她一直在天上像织布一样,织着那些云。
王母娘娘让她织的是白云,可是她心情不好,织得不成章法,然后她一着急就开始哭了。她这么一哭,眼泪就滴滴答答地落到了人间,成了人间的雨水。
后文中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是回到了最初,从人间的视角,观察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的距离。从地面上看,这两颗星隔得是很近的。
不过,它们中间的距离,虽然看起来可能不大,但是王母却用法术把他们隔开了,所以他们无法越过,最终只能整日隔水相望,想说一句话也说不成。
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与《迢迢牵牛星》对比这首《迢迢牵牛星》自从问世以后,历来深受古代诗人、词人的偏爱。后世很多的诗人、词人在写七夕相关诗词的时候,都会出现这首诗的影子。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写《青衣赋》的时候,就借用了其中的爱情典故。后来曹丕写《燕歌行》、曹植写《洛神赋》的时候,也都不同程度对其中的爱情典故进行了化用。
但是,后世写牛郎织女爱情的诗篇,最出名的还是要数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还因为写这首词得了一个外号,叫做“古之伤心人”。
《鹊桥仙·纤云弄巧》——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于《迢迢牵牛星》的原作。特别是最后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是千古绝响。
同样是写牛郎织女的爱情典故,同样是写“我之所爱隔山海”的伤心感受,但是两首作品描写的方式,却完全不同。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近距离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苦闷。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却节选了这对爱人终于在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精彩瞬间。那一天,天上的“云”和“星”都是活的,所以它们才能“弄巧”、“传恨”。
牛郎和织女悄悄地渡过天河相见了,相见的那一刻有多么美,他没有具体地描写,只是写了一句“柔情似水”。但是下一句,他马上就说“佳期如梦”了。
现在的相见这么美好,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马上就又要分开了。下一次相见,又会是什么时候呢?是在梦中吗?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在你的面前摧毁。明明前面的相会那么美,现在突然告诉你,相爱的人必须马上分开。这样的画面,想着就很让人感到非常难过了,更别说遇到了。
在这首词的结尾,秦观还做了一个升华。好像词中的牛郎和织女在互相告慰对方:别怕,我们现在虽然分开了,但是我们的爱情却可以地久天长。
因为真正的爱情,是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并不需要两个人天天腻在一起。秦观的这种写法,优点是词里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生动,也更加鲜明。
既突出了神话中的悲剧爱情色彩,又歌颂了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与《迢迢牵牛星》中写爱情兼写自然的涵泳笔调,大异其趣。
结语如果你问一个现代的年轻人,到底是更喜欢前述诗词中的哪一首,我想大多数的人,可能都会选择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这不光是因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从字面上看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是因为秦观在他的词作里面,还提到了一个长时间存在的话题:爱情,到底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女方经常会说一句话:七天不联系,就当是自动分手。现在社会科技发达,一个人要和另外一个人见面,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
在这种情况下,分开七天,大家也可以发发信息、打个电话、开个视频什么的。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做到,那么年轻人们就认为,对方是在“冷暴力”,于是这就等于“自动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