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法字理》丛书对每个汉字的介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群字分族”识字法,让我们都能系统识字,学一个字就能带动一大串。
今日汉字主角:涿冢塚
01
涿鹿的“涿(zhuō)”,早在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此处更是黄帝的发源地,黄帝城亦被称为涿鹿古城,炎、黄二帝与蚩尤之战便在涿鹿之野。后来炎帝与黄帝合并部落,完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后世子孙皆为“炎黄子孙”。
在离此不远处,现北京西南边与河北的交界处,有一个隶属河北的“涿州”,古时为“涿邑”,后改为“涿县”,今为“涿州”,是战国时燕国的一处城邑。
“涿”带有三点水,跟水有关,右边是“啄”的省略,是一条水名为“涿水”。这跟它的地貌成因有关,涿鹿县的基本地貌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造成了大量的山体沉降,于是境内出现了大量河滩、盆地、阶地等。
这些沉降使地下水通过断层涌出地面,形成河流。这就好似 神鸟啄破地面,使水涌了出来形成河流,所以取名“涿水”。
02
“冢(zhǒng)”字上面为表示覆盖的“冖 (mì)”,把猪绑住,然后盖起来了,这是表现什么呢?这就是绑住*了,然后再埋起来,“冢”者“终”也。
人死了就埋到土里了,所以后来又加了个土字旁,有了“塚”,二者意思相同,混用。
“冢”一般指很大的一个大土堆。“墓”呢?不鼓出地面的才叫墓,“墓”者“莫于土中”。
墓是古人最早埋葬的方式,埋于地下就行了。成吉思汗死后就葬于墓中,万马踏平。
“坟”呢?坟不是埋人,在读古书经典中看到“坟”字,最初跟埋人没有关系,如“三坟五典”。坟实际是用来存放文书典籍的地方,即地下书库。
当一个人死后的墓室里,陪葬有文字书写的竹简典籍时,这个墓就是“坟墓”。文字中往往会有记录关于墓室主人信息,以及当时的历史事件。
图〡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
最著名的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有大量竹简和稀有帛书,此外器皿上也刻有文字信息,这种存有文字信息的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坟墓。
今天考古发掘中,发现墓葬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文字,找到文字就知道是谁的墓了。后来,“坟”逐渐成为墓葬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墓志铭,墓碑。但它的读音“fén”,依旧能把它带回到古老的地下,作为“封存在地下的文字”。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