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
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唐朝李咸用《题友生丛竹》
王羲之字猷心,一生最爱竹子。他住在浙江会稽山下,每每对人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冬天的雪里,你看到竹子,你一定会知道王羲之那种感觉。
竹子何曾怕过大雪霜寒,但是竹子是超越霜雪的,不仅不怕霜寒,在寒冷的风中,却和清风为友,互相致意。这好比是你落魄之时,有人不顾流言,不回避,自然和你交往,让你觉得寒冷之中也不孤寂。这是君子啊。
所以李咸用才说,我是在霜雪之中看到竹子,才真正体会王羲之他的内心和品格。
世上多是趋炎附势之辈,但是如果你有像竹子一样的朋友,是终生可慰。
但是如果你要做竹子一样的人,那是真君子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宋朝·黄庭坚《画墨竹赞》
黄庭坚一生也算很磨难,想退休时,却不让退休,还卷入一场文字狱,贬谪到四川作小官。说不苦闷那是假的,他本来只想远离官场,求一个平静的晚年。但是这点愿望居然成了最难达到的目标。有人使劲冲官场,有人却疲惫至极,无法退身。
按道理,黄庭坚最愿意做的是南山菊花,开落自然,但命运把他逼成了一棵竹子。
是,人有一年寒冷的感觉,才有了过年岁晚的节日。
是,人有了抵挡寒冬的勇气,才有了站立在寒冬里的气节。
你看看那竹子为什么容貌不老,四季常青,是因为它空心,它虚心,它用平静来倾听来化解霜雪。
这是他的真实感慨。清空自己的负面情绪,将自己的心像竹子一样中空,保护自己处在一种身心和精神的平稳状态,才能无畏这风雪,将苦难化解成一种滋养和享受。
这个貌,是指的人的精神面貌,要像竹子常青向上。
这首小诗非常有哲理性,放在现在,仍旧很有价值。将人生的磨难都当作一种常态,去容纳去化解,会使人更加坚毅更加宽容,更加主动和笃定。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著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明朝·朱元璋《咏雪竹》
这是最霸气鲜明的一首竹子诗,作者是明太祖朱元璋。
这个贫农出身的皇帝,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霜雪磨难,最终登上帝位,开创了明朝的江山。所以这首竹诗特别遒劲。
你看那大雪压着竹枝,竹枝负雪,那是何等负重。
但是就是这样的状态,那竹子只是努力承受的雪的高压,也不肯折断,将自己和泥土混为一体。
它等待着第二天的太阳,只要太阳出来,雪化掉,它依然苍翠站立,高于天齐。
从自然角度,极端的大雪也会折断竹子,但是从整个竹林和竹丛来讲,这样的几率不多,因为竹子非常坚韧,而且只要是有竹林竹丛,互相交错的枝叶也分散承受着雪的重量。
所以竹子的柔韧和弹性是非常好的。
用竹子来比喻坚强的人生,更合适,因为不仅坚强,而且坚韧,而且反弹。
这是一首大气乐观明丽的冬竹诗,告诉人们坚持内心的原则,又要有韧性去等待,去相信明天。
总有风雪之后的更加从容挺拔。
看了历代这么多人对冬天竹子的描写,你是否和我一样又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去看看户外的冬竹,化惭愧为人生的动力,完成自己的人生,像竹子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