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的军队已经打败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乘胜进兵围攻赵都邯郸。
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因而,平原君夫人屡次送信给魏王和魏公子信陵君,请求魏国去援救赵国。
魏王便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去救援赵国。
这时,秦王派使者前来警告魏王说: “我攻打赵国,在短时内就要将其攻下。在诸侯各国中谁敢去援救赵的,等我打下赵国后,就立即转移兵马首先攻击他。”
魏王害怕了,便派人去阻止晋鄙军前进,晋鄙便率军驻扎在边境的邺地。名义上是救援赵国,实际是不进不退,以观看秦、赵两边的形势。
这时,平原君派使臣络绎不绝地去魏国,并埋怨魏公子说: “我赵胜自愿托结为姻亲,是因为魏公子你的高尚道义,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如今邯郸很快就要被秦兵攻破,然而魏国的救兵却不到来,哪里看得出公子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呢? 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赵胜,抛弃我不管从而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悯你的姐姐吗?”
公子十分忧虑此事,他自己屡次请求魏王,又派宾客中能言善辩者游说魏王。
用尽种种办法劝说魏王,然而魏王惧怕秦国,始终不听魏公子的谏言。公子暗自思量,救赵之事最终不能得到魏王的允许,决计不能独自苟生而使赵国灭亡。他便邀请宾客,凑集车骑百多辆,打算与宾客一同到秦国军中去,和赵国一道与秦军拼命。
公子出行路过夷门,与侯生相见,公子把他之所以要去秦军中拼死的状况全部告诉了侯生,与侯生说完话就告辞而行。
侯生说: “你尽力为之吧,我老了,不能跟你去了。”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畅,心想: “我平日里对待侯生是很周到的,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如今我就要去死了,然而侯生却没有一言半语给我送别,难道我有什么过失吗?”
公子又将他的车马掉头回转来问侯生。
侯生笑着说: “我原本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又说: “公子好客的名声已是天下人皆知的。如今公子遇到了为难之事,没有别的办法,而打算去秦军赴难。这种做法犹如将肉投给饥饿的猛虎,这有什么效果呢? 这还用得着宾客么? 公子你待我很优厚,你去死而我却送都不送一下,因此我知道公子很怨恨我,必定要转回来的。”
公子向侯生再次礼拜,问他有:什么办法?
侯生便把旁人支开,低声对公子说: “我听说晋鄙那另一半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那如姬是魏王最宠爱的人,时常进出魏王的卧室,只有她能盗出这兵符。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如姬积恨*父之仇三年。她在魏王以下的人中,寻求为其报*父之仇的人,没有能够找到。因而如姬向你哭泣,是你派食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拿去敬献给如姬。如姬为此感激万分,甘愿为公子死而毫不推辞,只是没有报答你的机会罢了。公子只要一开口请求如姬,如姬必定应允你。你得到虎符,夺了晋鄙的军权,往北面援救赵国,去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征伐那样的功业呀!”
公子依从侯生的计谋,请求如姬,如姬果然盗了晋鄙的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将行,侯生对公子说: “将军在外面,就是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听从,这是因为关系着国家的安危而必须如此。公子即使拿了虎符与晋鄙所持的符对合了,然而晋鄙却不肯将兵权交给你,还要重向魏王请示,如若这样,事情必定就很危险了。我的客人中有一位屠夫名叫朱亥,他可以与你一道去,此人是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交兵权,是大好事; 如不听,便可叫朱亥击毙他。”
于是,公子哭了起来。
侯生问道: “你怕死吗? 为什么哭啊?”
公子说: “晋鄙是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了,恐怕他不会听我的,那就必定要*死他了,我是为此而哭哇! 怎么会畏惧死呢?”
于是,公子邀请朱亥。
朱亥笑着说: “我只是个市场里操刀屠宰牲畜的人,然而公子亲自屡次照顾我,我之所以没有报答感谢,是我认为一些小礼节没有什么用场。现在公子你有了危急之事,这正是我替你效力献命的恰当时机。”
朱亥便与公子同往。公子出行经过侯生家门,再次谢过侯生。
侯生说: “我本应该跟随你去,但我老了不能去。我计算着公子在路上的行程,到公子抵达晋鄙军中的那一日,我就向北自刎来答谢公子。”
公子于是向赵进发。
到了邺地,凭借虎符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领军。
晋鄙合了虎符,对此产生了怀疑,对公子说: “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屯集在国境上,这是关系着国家的重大责任。而今你单车匹马地来代替我,有这样的道理吗?”
《史记》记载:晋鄙合符,疑之。
晋鄙正要不听从,朱亥从衣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铁锤,将晋鄙锤*。
可怜将军晋鄙,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死。
公子便统领了晋鄙的军队,整顿检阅兵营,向军中下达命令说: “父亲儿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哥哥弟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 如是独子没有兄弟的,这独子就回去赡养老人。”
这样选得精兵八万人,立即发兵猛击秦军,秦军溃败而去。
《史记》记载: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公子便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赵公子平原君亲自在边界迎接公子信陵君。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为信陵君开路,赵王向公子拜了又拜,说: “从古至今的贤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公子的。”
此时,平原君不敢跟人家 (信陵君) 相比。公子自与侯生决别后,抵达军营中那天,侯生果然向北自刎了。
魏王则对公子盗窃他的兵符,假传王命*晋鄙之事非常恼怒。
对此,公子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但已经打退了秦兵,保存了赵国,公子便派将领率领魏国的军队回国,而他自己和他的食客们留在赵国。
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事件,也是《史记》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
信陵君为什么要窃符救赵?如何成功?
(一) 正写形势之危急。当时,秦军围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夫人 (魏公子信陵君之姐姐)数次致信魏王及其弟信陵君,请求援赵。魏王出兵之后,受秦威胁,只好命将军晋鄙留军邺,作观望之态。平原君又多次派人到魏求援。信陵君数说魏王不听,他只好亲带百余车骑援赵,准备与赵俱死。这里,表现了信陵君急赵难、讲信义的风范。
(二)侯生献计。侯生,名侯嬴,魏国隐士,是魏都大梁东门的守门人。信陵君曾亲自拜望,并为他赶车执鞭,善待他。所以,当他得知信陵君要孤军援赵时,指出他这是 “以肉投馁虎”,一点用处也没有。建议他去找魏王的如姬,因她最得宠,可出入魏王卧室,去盗兵符,夺晋鄙军权,以救赵。因为信陵君曾为如姬报了*父之仇。果然,如姬为信陵君盗得兵符。侯生之献计与如姬之盗兵符,都是因为信陵君以前有 “恩” 于他们,所以他们愿意回报。这是对信陵君仁义公子形象的侧面烘托。
(三) *晋鄙,救赵。侯生怕晋鄙将军不听从信陵君之命令,特荐大力士朱亥同行。朱亥,原为大梁城的屠户,经侯生引荐后,也得到信陵君的厚待。果然到了邺地,晋鄙不从,朱亥抽出四十斤重铁锤,击*晋鄙。信陵君精选八万精兵,败秦军,救邯郸,存赵国,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义举。
这里,朱亥之尽力,是对信陵君的侧面烘衬; 信陵君颁布军令: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这是对他仁义治军的正面描写; 平原君负韊矢,为他先引,赵王再拜,是对信陵君的侧面映衬。正侧结合,使信陵君的 “仁义”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李晚芳在 《读史管见》 中说: 信陵君 “好士为国,故其得士之效,亦动关乃国之奠定。得侯生而救赵之功成,救赵即救魏也。”
李景星在《史记评议》 中也说: “盖魏公子一生大节在救赵却秦,成救赵却秦之功,全赖乎客。”
梁启超也说: “太史公就用旁敲侧击的方法,用力写侯生……,都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着笔,本人反为很少。因为如此,信陵君的为人格外显得伟大,格外显得奇特。这种写法不录文章,不写功业,专从小处落墨,把大处烘托出来,除却太史公以外,别的人能够做到的很少。”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可见,窃符救赵的成功是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结果,也是侯嬴等 “士为知己者死” 的归宿,政治色彩鲜明,也是魏公子信陵君高出于战国时其他三公子 (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之处。
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因为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史记》,学习一下古人的智慧,我认为帮助很大。《史记》版本很多,有两点提醒大家:
一,要选择有白话文翻译的,否则很难看懂。
二,读书贵在实用,豪华版《史记》,动辄大几百元,不划算,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我最近读的这套《史记》很不错。
一,有原文,有注释,有白话文翻译,谁都能看懂。
二,精装锁线装订,怎么翻都不掉页。自己看还是送给孩子看,都不错。
这套《史记》共四册,仅售98元,原价可是696元呢。#读书节# 活动,过去买一本,现在买一套,可以说是超值了。好不好,你读一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