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魏安禧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且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译文】
魏安禧王二十年。秦昭王击败了驻在长平的赵军后,又进军包围了赵都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她多次写信给魏王和公子,请求魏国派兵相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早晚会攻下,有哪个诸侯敢来救援的,在我攻克赵国以后,一定调兵首先攻击他。”魏王被威胁住了,派人通知晋鄙停止前进,将军队停留在邺城安营扎寨,名义上说是援救赵国,实际上采取两面观望的态度以观察形势的变化。
平原君的使者一批又一批接连不断地到魏国来,责备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高攀,和你结成亲戚,是因为公子很讲义气,能够解救别的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将投降秦国,可是魏国的救兵还不到,公子能解救别人危难的行为在哪里呢!况且公子纵然看不起我,抛弃我,使我向秦国投降,难道不可怜您的姐姐吗?”公子对此很焦急,多次请求魏王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惧怕秦国报复,始终不听公子的请求劝说。公子自己估计最终不会得到魏王同意出兵救赵,决计不能只为了自己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求门下宾客,准备了一百多乘车辆,打算领着宾客们一道冲向秦军,和赵国人死在一起。
【读解】
仅率一百多车马去冲击秦军,何以异于群羊投虎口?魏公子信陵君既然明白此举的最终结果,为何要这样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魏公子信陵君以此表明自己不惜以死救赵抗秦的心迹。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是何等的慷慨壮烈!俗话说:烈火见真金。就道义而言,在秦军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魏公子信陵君临危不惧,舍身忘死,义无反顾,解人之危,真可谓“真金”也。然而,魏公子信陵君即便和他的门客死于秦军刀剑之中,也不能解赵之围。就策略而言,魏公子信陵君乃失败者也,感情淹没了理智,缺乏冷静地驾驭客观形势的能力。以此为视点,“与赵俱死”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而“匹夫之勇”又何足道哉!
志行高远,一腔热血,壮怀激烈,然只与“匹夫之勇”为伴,最终只能仰天长啸,留下一个个遗憾,演出一幕幕悲剧,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