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原文加翻译,沧浪亭记原文翻译苏舜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07:24:02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解读: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外戚孙承佑的池馆,后荒弃。宋代诗人苏舜钦被贬之后,流落到苏州,以四万贯钱买下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命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曾为之作《沧浪亭》长诗,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

《沧浪亭记》共有两篇,一是苏舜钦写的,本文是归有光应居住在沧浪亭中的文瑛和尚之请而作。按文瑛和尚的要求,苏舜钦之文是叙述沧浪亭之美的,而归有光所写的是记述沧浪亭的由来。

苏舜钦去世后,沧浪亭多次更换主人,包括章惇、韩世忠等人。到元朝时,沧浪亭已废为僧居,先后有妙隐庵、大云庵。明时文瑛和尚居此,并重修沧浪亭。此后沧浪亭命运多舛,屡毁屡修,最后一次被破坏是在文革期间。文革后,苏州当地对沧浪亭多次大规模整修,才有今日的面貌。

归有光叹息说,历史以来,朝廷改换,江山轮替,沧浪亭之兴废,也是历史的兴废。在姑苏台上,归有光看到太湖烟波浩渺,群山苍翠,很自然就想起这儿曾经是太伯、虞仲所始创,阖闾、夫差在这里苦心经营,与越国争锋。也是在这里,伍子胥、文种、范蠡留下了他们的光辉业绩。然而,从前的历史,无论是诸侯争霸,还是贤人们运筹帷幄,如今都已经灰飞烟灭,无有影踪。无论是沧浪亭还大云庵,又能够说明什么呢?钱镠趁乱割据一方,经历四世,盛极一时,至今已无人问津。而苏舜钦所修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如此看重,可见读书人如果想要垂名千古,而不是像钱镠之辈那样消失于青史之中,是有原因的。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并不是太喜欢本文。一是从文学角度来看,本文非常一般,只是简单的记录了一下沧浪亭的历史,发了几句谁都会发的感慨而已。不明白为什么会选入《古文观止》,也可见明文的衰落。相对于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文辞之美,差距不是一点点。二是作者对钱镠的评价并不中肯。钱镠主要活动在唐末及五代时期,那时候天下大乱,谁都是有几杆枪便可以成为草头王,称王称帝者不知几许几人,为什么偏偏指责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何况钱镠终其一生,只是称王,并未称帝,他在钱氏遗训中非常明确的说,“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何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百姓安康,“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被誉为“海龙王”。三是归有光可以推崇苏舜钦,可他采取的方法是肯定苏舜钦而否定钱镠,认为士可以“垂名于千载”,而钱镠这样的人却“澌然而俱尽”,不仅方法不可取,结论也不正确。钱镠的惠政,今日仍有余泽,西湖的钱王祠可为证明。

文章之美,无非两点,一是文辞之美,二是意境之美。舍此二点,何足为观?

附苏舜钦《沧浪亭记》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