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08:46:40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4岁的杜甫北游齐、赵,登泰山,作《望岳》,抒发其襟怀抱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5岁的王之涣仕途失意,弃官漫游,作千古绝唱《登鹳雀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0岁的王安石登千寻塔,踌躇满志,作《登飞来峰》。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绘壮景,抒豪情,寓哲理,吊古凭今,这应该就是古人喜欢登高的原因吧。

嘉佑六年,苏轼签书凤翔府通判,到任之初,恰逢新年,闲暇之余,遍游名胜,作《凤翔八观》。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真兴寺阁》为八观之六,彼时苏轼24岁,初入仕途,豪情满怀。

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1)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宋 苏轼《真兴寺阁》

简译

登阁远眺,但见城郭和山川浑然一体,难以辨认,市人的喧嚣和鸟雀的啼鸣,仿佛合成了一种声音。

真兴寺阁究竟有多高?它又是何人所营造的呢?侧着身子就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摘到星辰。

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砍下钟南山的树建造了这座高阁,他的绘像还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

他身躯高大威武,和这座高阁一样气度峥嵘,古代虽有许多粗暴骄横的人,但做的事却常令人惊叹。

登阁的人尚且紧张,造阁之人又是如何承担的?何不仔细参观此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的英勇大胆。

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2)

赏析

凤翔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雍,是周朝和秦朝的发祥地,而苏轼任职的凤翔府则包含宝鸡、扶风、周仓等九县市。

凤翔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苏轼抵达任所时,正赶上新年假期,所以他有闲暇遍览各处景观。

拜孔庙,看石鼓,观维摩像,苏轼在凤翔境内遍览八处有代表性的景观,作《凤翔八观》,《真兴寺阁》是八观之六。

真兴寺阁高十余丈,气势雄伟,是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登高阁,念古人,豪情万丈,遂作《真兴寺阁》。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可以分三部分来赏析,前八句描述真兴寺阁的雄伟高大,中间六句写阁和建阁人,后六句赞建阁人。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一)

前四句写真兴寺阁之高,伫立在高阁之上,山川和城郭仿佛一体,市井的喧嚣和鸟雀的啼鸣混合在一起,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五、六句问阁之高和建阁之人,七、八句极写阁高,生动形象,极尽夸张之能事转过身就能目送落日,抬起手就能摘下星辰。

侧身送落日”是高阁俯视所感,“引手攀飞星”是仰观所觉,苏轼这两句居高临下,堪比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二)

前两句是对第一部分五、六句的回答,真兴寺阁建于宋朝初年,彼时王彦超以中书令的身份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驻节凤翔府,伐木终南山,建成此阁。

斫木”即砍伐树木建造真兴寺阁,“南山赪(chēng)”指终南山上的树木被伐光,露出红色的山脊,“”是赤色,“峥嵘”是气象超凡之意。

后四句写王彦超的总体风貌,画像上,他面色黧黑,目光犀利,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气势庄严,有将军的风度,他的画像和这座高阁一样威严挺拔。

王彦超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少时从军,北宋建立后,加中书令,封邠国公,曾巩曾赞其曰:“累朝皆有战功,时以为彦超居富贵能知止足。”

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3)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三)

此诗的最后一部分写诗人的观感,登高阁,见到王彦超的画像,想到他的生平事迹,虽有芥蒂,但是,对其总体还是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

王彦超虽身为武将,年老时也曾自悔多*,可并没有滥*无辜,所以,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说其粗暴乖张、为所欲为,却是无迹可寻。

《宋史 王彦超传》这样评价王彦超:“性温和恭谦,能礼贤下士。”,王彦超这个人有胆识,识时务,是第一个响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

那苏轼为什么还说其暴戾呢?这可能来自砍光终南山树木建阁一事,就事论事而已,诗的结尾,还是以肯定的态度,赞其为勇武英杰之辈。

暴恣”谓暴力娇纵,“令世惊”作今世惊之意,“呀喘”是张口喘气,“”是承受,力所能及,“”是何,何故,“其人”指王彦超。

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4)

写在后面

21岁那年,苏轼和弟弟一起参加进士考试,本应考中头名,因为欧阳修避嫌,阴差阳错,被误判为第二名。

参加殿试,他治国理政的理念深得仁宗之心,理应钦点状元,可仁宗怕群臣揣测心意,苏轼只好屈居榜眼。

嘉祐六年,24岁的苏轼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第一名,史称“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才华超众,彼时的苏轼万众瞩目,少年才俊,春风得意,彼时的苏轼亦是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前途一片光明。

《真兴寺阁》即作于此时,全诗富有俊爽高迈之气,登高阁,鉴古人,心怀高远,境界阔大,气势磅礴,尽显青年苏轼的豪迈英爽。

参考文献

《宋史 苏轼传》

《宋史 王彦超传》

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形容仕途高升的句子(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