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承乾为例,浅析古代太子光鲜外表之下,不为人知的苦楚!
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年代里,衍生了许许多多的特殊产物,皇太子就是其中之一。皇太子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不出意外的话,在这任皇帝死去之后,太子就会成为新任皇帝,但是事实却是,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被册封为太子,并最终顺利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太子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可怜的太子都被废除了。按理说,皇太子作为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人在被选出来的时候,就应该是德才兼备,他的品行能力也是被群臣和皇帝认可满意的。但是为何他会在成年之后反而备受指责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皇太子最终下场凄惨呢?
身为皇帝,都不会喜欢有人享有和自己一样的待遇,甚至有取代了自己的可能,所以很多太子都容易触及到皇帝的逆鳞。一方面从小就享受特殊待遇的皇太子们因为特权享受惯了,就真的没有了谨小慎微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担心其他皇子争夺自己的帝位,毕竟自己的父亲不是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这个太子之位也不是非他不可。今天我们就从太子李承乾的经历,浅析古代太子光鲜之下的苦楚。
太子李承乾的幼年:
唐太宗李世民在刚刚登位的时候,就把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八岁的大儿子李承乾立为了皇太子,而且八岁的李承乾非常的乖巧聪明,深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宠爱。在 《旧唐书李承乾传》 中是这样记载的: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在这一天开始李承乾的地位就变得不一样了,而这样的不同之处在时间逐渐流逝中也开始变得平常了。逐渐长大后的李承乾依旧是那个讨人喜爱的孩子,他甚至会在得知教授自己的老师腿脚不好之时,亲自前去迎接他,允许这位老师乘车进入太子宫殿。《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第十》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
尊师重道的意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位年幼的太子心中,他在面对这位太师之时,真的做到了自己身为学生所做的一切,甚至不逊于为人子应该做的一切。而且在教授课程期间,李承乾也非常谦逊,尊重这位老师。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这里描写的的就是太子在与这位老师相处时的场景,足以显现这位太子的本性。
晚到的叛逆之期:
但是好景不长,李承乾在逐渐长大之后就变了,年少时期的叛逆开始爆发,或许是压抑太久了吧,他开始变得任性起来,而且过于优越的地位让他面对自己的兄弟的时候,都显得那么高高在上,这引起了他弟弟李泰的不满。这些改变也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腿疾开始变得严重起来,走路的时候微微有些别扭,这让朝臣十分担忧毕竟皇帝不能是有疾之人担任。再加上这位太子开始变得有些玩世不恭,远没有曾经那么聪慧乖巧。当然也不排除李世民把他逼得太紧的原因,甚至到了连他私底下的话语也要管的地步。
《贞观政要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记载,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唐太宗的这一政策算是逼他到底的一根稻草,因为这些纳谏之人是那种做到极端的,无论何时何事都极尽犀利之言来“教训”李承乾,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对太子纳谏是于国有利的幸事,他们作为纳谏者忽略了承受者的自尊和感受,他们过分犀利的言语是在比这位叛逆期的太子做出极端之事。
李承乾的谋反之路: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记载: 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而在他谋反失败之后,他的父亲曾经面对群臣询问,如何对待这个曾经的太子,在《旧唐书来济传》是这样记载的,贞观中累转通事舍人。太子承乾之败,太宗谓侍臣曰:“欲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济进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帝纳其言。最终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太子被贬为庶民,失去了最尊贵的身份的同时,也丢掉了束缚了他许多年的枷锁。
这位被捧上太子之位的李承乾的内心,其实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毕竟随着年纪的增大,加诸在他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开始一点点的积累膨胀,周边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却没人告诉他究竟为何要这样做,他有应该怎么面对这些压力。而且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开始,他的生活就一直在被他人安排,自己没有一丝的自主权,并且他长年都需要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来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即使是幼年时期也不例外,但即使是这样也仍然得不到玩乐的权利。他从小承受的压力是远大于这个太子之位带给他的荣耀。
康熙之子——废太子胤礽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这位太子之外,其他其他的几个也过得不是很好,最终逃不过被废的结局。清朝康熙时期,册封的清朝唯一一位皇太子胤礽就是这样的结局。根据《清史稿》记载,这位太子是在刚出生之时就被册封的。《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记载:理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圣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同李承乾一样,他也是从小倍受宠爱表现的非常聪慧乖巧,而且相比于李世民而言,康熙显然是一个好父亲。甚至于这位皇太子小时候的生活起居,都是由他负责照顾的,甚至在搬入阿哥所之前,都是和康熙睡的一处的,父子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但是随着太子日渐长大,甚至步入中年,而这个时候的康熙却也是正值壮年,而且康熙在早期的时候对于这位太子太过包容,甚至容忍他在出行的仪仗,以及穿的衣服等方面和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甚至给予自己的儿子包括太子大量的实权。这给了群臣一个错误的讯息,让自己的大臣们开始分批站队,太子手下那些效忠的大臣,全都逼着太子像他的父亲讨要权利,逼着他做出一个明君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他们的逼迫和追捧,摧毁了曾经谦逊的太子,最终因为就给皇太极因为行事过于放纵,而被康熙废掉。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这一年的十二月被释放。并且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复立为皇太子。但是好景不长,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他再次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虽然之后很多人提议复立太子,但康熙一直没有再次把他立为太子。
汉景帝立太子——刘荣
汉景帝所立的太子刘荣也是这样一个倒霉蛋,他曾经因为自己母亲深受汉景帝的宠爱,再加上他是汉景帝的长子,遵照立长的原则而被立为太子。刘荣是在景帝四年的时候被立为太子的,但是到景帝七年的时候他就被废除了。
他被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失去了汉景帝的宠爱,再加上他并不特别被皇帝的喜欢,本来就没有出色的能力,再加上当时的汉武帝刘彻在旁边比较着,这位享受了四年太子待遇的皇子,毫不例外的被抛弃了,但究其根本原因,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主要是因为这个太子之位太过烫手,而他得到的太过轻易了。他无法握紧手中得到的权利,自然就会有随时失去的危险,只能说太子之位带给他的并不是优待,而是压力和罪过。
长安二十四君子评:
从这几个案例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皇权至上时代的太子之位,看似光鲜亮丽,其实危机与诱惑并存。在这些太子之位的表象下,更多的是对于太子的苛刻,以及那些想谋权之人的险恶用心。上担心君威难测,中担心兄弟反目,下担心门下臣子们的狼子野心,所以在太子这个职位上的人过得并不舒心,他们心中的苦楚,又能与谁人说呢!
参考文献:
《旧唐书李承乾传》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第十》
《贞观政要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旧唐书来济传》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