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文言文原文全文,个园记文言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16:03:07

诗经109-1园有桃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2.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排列不对,应分段如下: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 □□□● □□●□ □□□● □□□● □□□□● o

□□□■ □□□■ □□□■ □□□■ □□□■ □□□■ i

□□■ □□□■ □□□■ □□□■ □□□□ □□□□□■ i

□□□■ □□□■ □□□■ □□□■ □□□■ □□□■ i

偶数句押韵,且押韵单纯,整齐。

附注:

以上是编写《周音》时的分析,现在仍然赞同。


诗经109-2园有桃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 □□□● □□●□ □□□● □□□● □□□□● o

□□□■ □□□■ □□□■ □□□■ □□□■ □□□■ i

□□■ □□□■ □□□■ □□□■ □□□□ □□□□□■ i

□□□■ □□□■ □□□■ □□□■ □□□■ □□□■ i

附注:

1、其实之肴-其实之食,形成排比,应为近义。

其中,之肴-之食,应为明确的动宾倒装,正常的句序为:之肴→肴之;之食→食之。

诗人为何倒装?可能是为了偶数句的末字押韵。

2、第一阕近乎白话文,浅显易懂:果园里的桃子熟了,我吃了。但我心里苦,所以我写这首诗,用来唱歌。那些不懂我的人,说我这个知识分子矫情!

看看,古人与今人相通。我们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也是这种处境吗?衣食无忧,但整日不快乐,忧国忧民,反而被众人嘲笑。

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这句话也不算太难理解。是哉=就这样了!是,可理解为=此,如此,如是,可等同于:这、这样。

彼人是哉=那人就这样啊!那个人改变不了。

子曰何其?这个「子」,指的是诗人的对象,例如,老婆或朋友,坐在诗人对面,与诗人聊天。诗人感慨:某人就这样了,不是好人,但无法改变!老婆或朋友问:你说的这个人到底是谁?

说了半天,鸡同鸭讲。诗人的苦闷是可见的。但我们反过来会想:诗人为何不点名道姓?还要让老婆或朋友猜?猜不到,反而更恼火。为何?

想必,今人也有同感。当一些知识分子整日唉声叹气、忧国忧民时,如果批评的对象是更高级的官员,自己不能得罪,不能指名道姓,甚至不能让身边人、亲人得到口实,只能含沙射影,恐惧文字狱,那么,古今的情景是何其相似!

4、第二阕的后半部分: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前贤的句读、标点符号有误。应替换为: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本诗全文的句读修改如下——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其中,

①「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是反问句:我心里苦啊,谁知?谁知?

重复反问,表示情绪激烈。诗人心中苦闷,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明说,这种苦闷何以言表?

②「盖亦勿思」是痛定思痛之后的觉悟:勿思=不思考。不去想了,就不用烦恼了。躺平。

这是悲哀的,沉痛的,安静的,无奈的。所以,不宜用感叹号,应当用句号,表达深沉的无奈。

其中,亦=也,省略了主语我,亦勿思=我亦勿思,我也不要思考算了。去球了。诗人放弃了思考,想必也脱离了苦恼。你觉得会么?也许,大概,可能,会吧?

这个「盖」,=大概,可能,或许,也许。古文中常见。

盖亦勿思=盖我亦勿思=大概我不去想,就不会烦恼了。

=大概是我想得太多了。那好,我不要再想了。

=大概我也要放弃思考了。也许我也不去想了。


诗经109-2园有桃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 □□□● □□●□ □□□● □□□● □□□□● o

□□□■ □□□■ □□□■ □□□■ □□□■ □□□■ i

□□■ □□□■ □□□■ □□□■ □□□□ □□□□□■ i

□□□■ □□□■ □□□■ □□□■ □□□■ □□□■ i

附注:篇幅限制,上一节分析了前两阕,本诗为忧君诗、忧国诗,可视为讽刺诗。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但无处发泄,苦恼不已,只能不去想。此外,本诗的句读已经重新标点,如上。

接着分析:

1、棘=沙棘,结的果实叫沙棘果,目前在北方仍大量存在。产新疆、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

个园文言文原文全文,个园记文言文翻译(1)

2、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这句话对应于第一阕的: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但两句有所差别。第一阕说的是:吃了桃子,虽然很甜,但我心里苦,所以就写诗唱歌。第二阕说的是:吃了沙棘果,虽然很甜,但我心里苦,所以干脆到处乱跑、逛大街。

聊=姑且。行=旅行。国=国土,尤其是城区。

3、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对应于第一阕的: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其中,骄-罔极,形成排比,有近义。但有所不同。

第一阕说的是:诗人因为苦闷而唱歌,知音没有,众人嘲笑他矫情、清高。

第二阕说的是:诗人因为苦闷而逛街,知音没有,众人嘲笑他迷惘、疯癫。

其中,罔=迷惘、迷茫,不知所措,没有了灵魂,只像行尸走肉一样在大街上游荡。

极=极度、非常,罔极=极罔=非常迷茫,失魂落魄。

这点今人难以理解,其实是因为接触的精神病患者太少。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喜欢到处乱跑。因为人人都要工作、忙碌,才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整天在大街上闲逛,一天两天还算正常,如果天天如此,邻居也会怀疑他无所事事,有问题。

不过,可以联想到魏晋风流,那些对现实失望的人才,不都是整日乱跑,途穷而哭么?这些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今,都会被众人视为异类,甚至脑子有毛病。

第四阕重复第二阕,不必赘述。

可见,诗人与魏晋时期的文人何其相似!而本诗写作地点应当在山西,也就是当时的晋国、魏国(三家分晋之后),历史多么吊诡!这种巧合让人不免怀疑:本诗乃魏晋时期伪作!

不过据说出土的楚简(安徽大学楚简)也包含本诗,可见,这种忧君忧国之情,古已有之。

总之,本诗站在诗人的角度,虽然是忧国诗,但在今人看来,讽刺意味也很明显,文字狱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诗人所处的国度,无论是晋国还是后来的魏国,政治黑暗,文字狱大行其道,平民无知,士大夫阶层心生不满,但也不敢明说,知识分子一肚子牢*,却连自己亲人也不敢告诉。心里苦,只能自己唱歌安慰自己,到外面乱跑,却总能引来无知众人的嘲弄。这不免令人联想到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苦恼之时,楚国将亡。本诗的作者苦恼之时,可能也正是晋国将亡之时。

历史总在重复上演,今人应当警醒!


诗经109-3园有桃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cong di do, ci di di co. ding di do di, co co du do. bi di co du, ci co di do co.

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bi cing di di, di co co ci? ding di do di, ci di di di? ci di di di? co di bi di.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cong di di, ci di di di. ding di do di, bo di cong ci. bi di co du, ci co di do bong ci.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bi cing di di, di co co ci? ding di do di, ci di di di? ci di di di? co di bi di.

□□● □□□● □□●□ □□□● □□□● □□□□● o

□□□■ □□□■ □□□■ □□□■ □□□■ □□□■ i

□□■ □□□■ □□□■ □□□■ □□□□ □□□□□■ i

□□□■ □□□■ □□□■ □□□■ □□□■ □□□■ i

附注:

1、桃从兆,古音do,但最初应为bo音,如:赵孟頫fu。

2、肴从爻,古音co。

3、歌从哥,哥从可,可从口,古音co。

4、谣从䍃䚻,䍃从肉,古音do。

5、谓从胃,胃从鬼,古音ci。

6、棘从朿(刺),古音di。

7、聊从卯,古音bo。发生了b→l辅音演变。

8、罔从亡,古音bong。发生了b→w辅音变化。那么,如何考证亡古音bong而非cong呢?因为豐从亡,古音bong,可见亡古音bong。见:豊豐同源引起的考究;

9、盖(蓋)从去,去从口,古音co、cu。


诗经109-4园有桃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园有桃,其实肴之。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哉!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食之。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 □□□● □□●□ □□□● □□□● □□□□● o

□□□■ □□□■ □□□■ □□□■ □□□■ □□□■ i

□□■ □□□■ □□□■ □□□■ □□□□ □□□□□■ i

□□□■ □□□■ □□□■ □□□■ □□□■ □□□■ i

附注:

1、之肴→肴之,动宾倒装,古今句序不同。同理,之食→食之。

肴=吃,在南阳方言中,仍然存在,例如:快来xiáo(肴yáo)!=快来吃!

2、罔→惘、茫,古今字、通假字。指的是迷惘、迷茫,不知所措。

以上修订只考虑了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第一阕的韵脚:桃-肴-忧-谣-者-骄,其中,桃-肴-谣-骄,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o,忧ou-者e现在已经不押韵,但忧-者位于奇数句,非必要押韵,可以不改。

第二阕的韵脚:哉-其-矣-之-思,在现代汉语中,其-矣-之-思仍然押韵i,哉ai现在已经不押韵,需要修改。但若将「是」作为韵脚,则无需修改。

第三阕的韵脚:棘-食-矣-国-极,在现代汉语中,棘-食-矣-极仍然押韵i,國uo现在已经不押韵,虽然國在南阳方言中读作guai,可视为ai-i同源,但毕竟差得远,所以必须改。

第四阕与第二阕重复,不表。因此,

3、是哉→如此。近义替换,表示失望:这个人这样啊!同时,此-其-矣-之-思,在现代汉语中押韵i,比较完美的替代。

此外,前贤句读的标点不妥,「彼人是哉」后面应该是感叹号,表达强烈的不满与失望。本节已改,如上。

4、國→邑,近义词替换,国的疆域大于城邑,但为了押韵,折中。这样,棘-食-矣-邑-极,仍然在现代汉语中押韵i。不错的替代。

5、忧→懊,近义词替代,指的是懊恼、忧愁、烦恼。同时,桃-肴-懊-谣-骄,仍然在现代汉语中押韵ao,不错的替代。

6、者→?很难替换,而且在诗经中,「不知我者」多有出现,不应改动。如,

诗经第65篇《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31022下午17:28

1.园有桃,其实肴之。心之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如此!子曰何其?心之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食之。心之矣,聊以行。不知我者,谓我士也极。

4.彼人如此!子曰何其?心之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

编写《周音》时修订的新韵——

20210307添加新韵:

1.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扰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2.彼人是兮,子曰何其?心之扰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扰矣,聊以行寄。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4.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扰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摘录完成--------

老版本将国→寄,有损原意,丧失了到处跑的深层内涵,因为国表示疆域大。忧→扰,表示困扰,还可以。总体上不如今日版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