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学说文解字--"于"。
本义乐声悠扬,引申为去、往、从、自、在。"于"的本义为乐声婉转悠扬,由乐声悠扬飘去引申为去、往的意思。另外又指起点、来源的意思,相当于"从""自"。用作介词时相当于"在""到""对""向"。
"于"的甲骨文左部像一种吹奏乐器,或许是最早的简单竿形,右部大概指乐声呈现出弯曲飘扬的样子,是"竿"的初文。李乐毅在《汉字演变五百例》中认为于"字,较早的字体像在干字形的水道旁边有一条曲折迁曲的线,表示行路时要绕着走,是"迁""纤"的本字。
金文保留了左部小篆的上部断开,下部突出弯曲的样子,隶变后写成"于"。"于"又用作"于"的部分意义的简化字"。"于"的金文图片是乌鸦的形象,古文中像鸟在振翅飞翔,后借作叹词表示感叹,读wu,如"於乎"同"呜呼",又假借为介词、连词和助词。
古代常借用"于"来表示此类含义,现在都合并用"于"字。"于"和"乌"是同一词,"于"常用于地名之前,"于"多用于比较时。《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于"。
亏于也。象气之舒亏。从万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说文·亏部》:亏于也。象气之舒亏。从万,从一。一者,其气平也。凡《说文·亏部》:亏于也。象气之舒亏。从万,从一。一者,其气平也。凡《说文·亏部》:亏于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于同于,像口气的舒展平直由万、由一会意,一表示那口气的平直,大凡于的部属都从于。"于"的详细解释如下:
·1动词,往,去。如:《尚书·大诰》中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通播臣。
·2动词,取。如:《孟子·万章下》中,*越人于货,闽不为死,凡民罔不认。
·3、助词,作动词词头,用以凑足音节,如成语"凤凰于飞"。
·4、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比,胜过,如成语"重于泰山"。
·5、介词,用于被动句,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如成语"受制于人"。
·6、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如成语"耿耿于怀"。
·7、介词,引出动作的起始处或来源,可译为"从",如成语"青出于蓝"。
·8、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翻译为"对"、"向"、"给",如成语"嫁祸于人"。
·9、介词,引出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如成语"业精于勤荒于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