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应该是在东亚文化圈里,一直有这么一个文化现象,就如同瑞典的鲱鱼罐头。
谈起来虽臭不可闻,背地里却又万人追捧。
这是独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含蓄表达,
也就是所谓的权谋之术。
纵横捭阖,玩弄人心,一直被千千万万的无知少年视作人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Emmmmm
其实吧,这种东西要么全懂,要么一点不懂。
半懂不懂,最为致命。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东西就和哲学一样,一来是一种智慧之学,二来又往往在平日的生活中处于一种日用而不知的状态。
为啥又说是日用而不知呢?
因为很多时侯别人在玩权谋你都压根不知道。
这种情况一般称之为“天真”。
开门见山都说,
《资治通鉴》是专门写给帝王用以学习帝(权)王(谋)之学的。
因此里面蕴含了大量的明里暗里的权力斗争。
就比如说,《孙权劝学》这一篇。
然后
Wtf??
《孙权劝学》?
(黑人问号脸)
这不是一个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通过获取大量芝(知)士(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吗??
当然,
不是。
在读这个故事之前,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个道理。
这世界上是不会有人只看三两天书就能成才的,
而所谓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关键词是聪明,
以及站队。
首先我们都知道,孙权是实际上孙氏集团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之前的两任领导是孙坚以及孙策。
这两位给孙权遗留下了大量的遗产,
这个遗产包括方方面面。
比如说强大的军队、比如说旷阔的地盘
又比如说,
优秀的人才。
马克思告诉我们,这世界上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
强大的军队可以战无不胜,他们是一把利刃,
可以砍伤别人,
自然也可以砍向自己。
而优秀的人才无疑也是同样的境遇。
他们是你走向成功的臂助,也或者是最大的障碍。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想说的是什么。
那么,言归正传
吕蒙是什么身份呢?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吕蒙是孙策部下,早年是被张昭提拔起来的,算起来不仅是“前朝老臣”,还是张昭的嫡系。
为什么在这里要特意提一嘴张昭呢?
孙策死前,将孙权托孤给张昭,
这一句“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也算是广为人知了。
但是孙策还说了另外一句不怎为人所知的话,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
孙权能扶一下您老就扶一下,实在不成器您就取代他算了。
三国还有一个人也说过类似的话。
只是对象是诸葛亮而已。
而这两人在成为托孤重臣之后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诸葛亮一辈子兢兢业业,始终尊重刘禅,
坚守做臣子的本分,也时刻把刘禅放到君主的地位上
而刘禅也大胆放权。
这两人一直都是托孤的典范。
而同时期的张昭为什么不出名呢?
自然是因为他*不行了。
这位张昭自从托孤之后,就把自己摆在了大爷的地位上。
可谓是气焰冲天,多次在公共场合怒斥孙权,
孙权去打猎,不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痛骂之。
孙权去喝酒,不行,君主要兢兢业业,不能沉迷酒乐,痛骂之。
这种事情,不知几几。
考虑到张昭赤壁坚决投降,显然张昭的心思是值得揣摩的。
三国时期有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就是谋士这块吧,
北方世家教育出来的这帮人往往都是盯着全天下布局的,
典型代表是荀彧。
而南方世家教育出来的这帮谋臣,
虽说脑子也很好用,但是很少有人是直接奔着谋天下去的。
典型代表是陈登,不管哪路神仙和他刚起来都不敢说完压陈元龙。
他的水准可见一斑。
但偏偏他的所作所为基本就盯着自己家族这一亩三分地。
基本上目标就是家族兴盛,在徐州混得开。
而张昭和他基本上是一路人,估计人生理想是张家在江南怎么都能混得开。
从一开始就没奔着取天下去。
总之,张昭作为孙家政坛大佬,但是却和孙权实际上不是一路人。
而之前说过的吕蒙,他是张昭的嫡系。
而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赤壁之战后。
这个时候,孙权携大胜之势回归,明里暗里开始打压张昭一系。
而且张昭之前可谓是昏招连连,坚决投降。
他不挨揍谁挨揍。
所以,作为张昭嫡系的吕蒙,这个时候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说从16岁就敢上战场的吕子明,成功退化成吴下阿蒙(笑
好吧,其实是因为他政治历史不干净,所以这个时候他在想办法苟住。
所以才有了孙权的谈话。
孙权平白无故的来找他,要他多读书、多识字、以后为吴国的辉煌舔砖加瓦是什么意思,可以说是非常明显。
而为什么孙权偏偏来试探吕蒙,而不是直接打入冷宫呢?
时值乱世,像吕蒙这种又会打仗双商还高的人才实在是很宝贵。
最关键的,对孙权来说,吕蒙一直都是半个自己人。
“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这么一大段都说了什么呢?
其实是这样的,吕蒙虽说是张昭亲自提拔起来的,勉勉强强算是张昭嫡系。
但是在吕蒙之后的军旅生涯中,他一直都是跟着孙权南征北战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孙权对待吕蒙,
可以说是非常好了。
因此,吕蒙就处于了一个非常摇摆的位置。
一边是张昭,一边是孙权。
所以孙权来找吕蒙让他好好读书,其实只是在问他怎么站队而已。
而吕蒙之所以一开始推辞,是因为他自己知道他案底有问题。
最终的,“蒙乃始就学”其实就是吕蒙的表态。
至于说后来为什么还提了一句鲁肃呢?
Emmmmm
这个鲁肃啊
他的背景是这样的。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这一段,是鲁肃刚刚投奔孙家势力,在周瑜的引荐下,和孙权的第一次见面。
这之后就是鲁肃大名鼎鼎的塌下对策,这个对策,可以说是基本站在孙权的立场进行谋划。
这是鲁肃的态度。
而孙权也明白。
因此鲁肃马上成为了孙权的头号心腹。
说回《孙权劝学》
鲁肃来见吕蒙,还特意去见了吕蒙的母亲。
这一举动有什么深意呢?
同事间的互相拜访,有必要去见对方的母亲吗?
何况鲁肃身居高位,一天天的忙的要死。
这一举动,最起码有两层意思。
首先,他代表孙权,前来考察吕蒙。而吕蒙的考察通过之后,他就自然而然的捧一下吕蒙。
这一下不仅是给孙权看的,而且也是给其他人看的。
捧这一下,接下来提拔吕蒙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则是一种暗中的警告。
你的家庭情况我都一清二楚,大家以后还是好好干,一起干,别起什么坏心眼为上。
最后补一句《菜根谭》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未定君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