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测速仪,临时减速,真能躲过吗?
开车时,突然发现前方有测速设备,很多司机都会下意识踩刹车,试图逃过一劫。可是,这种做法真的管用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雷达测速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车辆速度的。它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当这束信号击中运动的物体时,会产生频率的变化,根据这种频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雷达测速仪的有效测距范围一般在300米到500米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车辆在这个范围内,雷达就能准确测量其速度。真正的抓拍距离取决于摄像头的拍摄距离,通常在60米到150米之间。
人眼能在多远的距离发现测速设备呢?在理想情况下,比如天气良好、视线无遮挡,人眼大约可以在1公里外看到测速设备。夜间开远光灯的话,能看清的距离会缩短到200米左右。可以想象,在实际路况中,由于各种障碍物的遮挡,发现测速设备的距离往往会更近。
从132公里/小时减速到120公里/小时,车辆需要大约8.4米的制动距离。可是,这只是纯粹的制动距离,还没算上司机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人的反应时间在0.7秒到2.7秒不等,取决于具体情况。把反应时间也计算在内,临时减速所需的总距离就会更长。
比方说,如果你一开始时速是140公里/小时,看到测速设备后想减到120公里/小时,需要的总距离可能就要50米以上了。而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限速较高,这个距离会更长。如果发现测速设备时距离已经太近,你是很难来得及减速的。
即便是在城市道路上,限速较低,如果你开的速度超出太多,临时减速同样也是棘手的事。如果你发现测速设备时距离还算可观,比如110米以外,并且能及时将车速降下来,那或许还有机会躲过抓拍。
即使你侥幸逃过了这一次,临时猛踩刹车降速的做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你可能会给后车带来追尾的危险,也可能因为制动不当而导致车辆失控。这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