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代十国时候天台山中五百罗汉的尊崇更加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山石梁处,加速了五百罗汉的成形。后来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迁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于净慈寺,并首创五百罗汉堂。宋太宗时期,又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到了宋真宗时候,为了对应法显在《佛国记》中的描述,佛教在天台上修建方广寺供奉五百罗汉,并在宋仁宗时期得到朝廷的敕书。于是五百罗汉在宋朝的佛教寺庙中兴盛起来,各地寺庙纷纷修建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而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净慈寺。
本来净慈寺在方腊起义中被焚毁,只剩下寿宁院。可宋室南渡后,宋高宗又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净慈寺,然后下诏命湖州佛智寺的道容禅师到杭州,主持寺庙的修建工作。道容禅师在净慈寺修建了田字殿,并在其中安置了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的塑像。据说塑像都出一僧之手,而仪貌各异,神气如生,像塑成而僧化去;所建田字殿,将五百罗汉分四层背座,尊尊异形,位置曲折,屈指多迷,为一大奇观。宋高宗对此很满意,他大赦天下,为表示奉祀宋徽宗,特将净慈禅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于是净慈寺成为南宋皇室的家庙,在南宋佛教中地位最高。
净慈寺的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是全国罗汉堂的标杆,就连灵隐寺的罗汉堂也是仿照净慈寺的田字殿修建的。而且净慈寺的罗汉堂也是第一个由皇室出资修建,第三个获得朝廷敕书承认的罗汉堂。因此在此基础上五百罗汉的文化不断兴盛起来,南宋和后来的僧人不断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形成了现在特有的罗汉文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这些罗汉本是虚数,佛门弟子竟然将天竺和中国历朝历代的高僧纳入其中,予以命名和塑造故事,于是有了现在看到的五百罗汉排位。而济公更是在圆寂之前,就被人列入了五百罗汉之中。
既然被认为是罗汉转世应真,济公继续呆在灵隐寺就不合适了。毕竟灵隐寺的罗汉堂是高仿,虽然用料和技艺不下于净慈寺,但净慈寺毕竟是皇帝认证的正品,所以济公入净慈寺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一方面净慈寺作为皇家寺庙地位特殊,来往的都是达官显贵,更易于传播佛法。另一方面,济公的身份、地位与罗汉堂相得益彰,在民间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吸引了广泛的信众。所以济公进入罗汉堂你,实际上是为了弘扬罗汉佛法的选择,也是当时佛教发展的需要。济公还让少林高僧入驻当住持,使得净慈寺得到禅宗的认可,佛法地位再进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