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柳紫陌洛城东③,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本七言绝句。李煜始自创新声为长短句,分上下阕。
②从容:留连。
③紫陌:文人泛称京都郊野之路为紫陌。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春日重游洛阳城东有感而作。开头二句写持酒祷祝,愿与春光从容。一“共”字便将东风与人事融在一起。“垂杨”句补出地点,歇拍二句叙携手游赏,缀以“当时”二字,便将昔日之游与今日之游结合起来,场景叠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下阕,叹人生聚散匆匆,故又弥觉今日时光之可贵、景致之可爱,连花也似比去年更红。煞拍,推测明年之花应更红更好于今年今日,而人却未必能复如今日之相聚。无限之惆怅,不尽之感慨,自在不言之中。
042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③,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吟啸:拉长高声吟诗。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寒意。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感怀之作。“穿林打叶”指雨急风骤;“何妨”,是我行我素;吟啸,徐行,指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是平民生涯;骑“马”是官宦气派。“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风雨中行走,乃平生常风,任其自然,有何可怕?表露“我心坦然”的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将全词意境和情绪作一总收束。通过冒风雨前行的活动经历,悟出人生哲理,表明处世态度。
043卜算子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②,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幽人:幽囚之人。作者自指。
③省(xǐng):了解。
[赏析]
此词咏孤雁,寄托自己的情思。特点是人和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下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主要写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容易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刚直不阿的个性。
04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①。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盈盈:充满的样子,此处有含情丰富的意思。
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045阮郎归①
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②,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①阮郎归:词牌名。首见李煜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宴桃源》、《濯缨曲》。
②衾凤:衾上所绣之凤凰。枕鸳:枕上所绣之鸳鸯图案,实指凤衾、鸳枕。
此词写思归之怨。写虽然情人负心,改变了初衷,而且也怨恨其人情淡薄,却宁愿独守寂寞,不改初衷。“旧香残粉”与“人情”对比,写人情不如物,写美人情怀依旧而情郎薄情。他自离别后春天只有简单书信,秋天信更少。下阕写佳人的思念和独处之悲,只得靠酒宽慰。这是以生活情境写内心愁绪。结尾二句写梦虽是虚幻,总可聊以慰藉受伤的心,更何况梦也没有!一种由相思上相怨到绝望的意境,层次分明地加以表达,语淡情深。
046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①?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①已:停止。
这是向对方表示恋情的一首佳作,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此作最大成功在于以长江写真情,生发联想,铸为清词丽句,压倒古今多少言情之作。下阕写长江水的无休无止与自己思君不见之“恨”没有停止作对比,深化题意,吐出绵绵情丝,有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047望江东①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②。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①望江东:黄庭坚创调。词中有“望不见、江东路”,取以为调名。
②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此句说,住在江水的西头,由于相隔遥远,望不见江东的爱人。
③直饶:“即使”、“假若”。分付:交付。
④秋将暮:临近秋末。以上两句说,即使能找到鸿雁传个信儿,可是已经到了秋末,时间太短了。
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徒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词。此词表达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言说。这首词写得流畅明白,内容单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音律和谐,饶有民歌的风味。
048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⑤。故国神游⑥,多情应笑我⑦,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⑧。
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赤壁矾,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赤壁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将写景、怀古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古今,意境宽阔,是豪放词风代表作。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宽阔邈远的抒情空间。然后联想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感慨万端。全词的气氛是开朗、豪迈的,虽然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全词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049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①。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②。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③。多情却被无情恼④。
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的女子。恼:引起烦恼。
这是一首描绘晚春的感怀之作。上阕写暮春自然风光,春去夏来,自然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对暮春景色的描述,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下阕写春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想: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多情却被无情恼”,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有声有色而又婉媚绰约。
050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①。不思量②,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③。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④。
①茫茫:形容全无音信。
②思量(liáng):想念。
③“纵使”句:指作者生活不安定,到处奔走,人已衰老。
④松冈:种松之坟地。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生死阔别,本词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上阕写死别十年,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但亡妻若能见到自己,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尘满面”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情怀。具体真实, 生动传神。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051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④夜阑:夜深。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赏析]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语言畅达,格调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