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的大作,借汉朝来比喻唐朝,而这样的现象在唐诗中很常见。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开篇就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大汉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实力很强的朝代,对后世影响颇深,所以汉代的帝王将相、后宫妃嫔、文学大牛、艺术等,都作为征引的对象出现在唐代诗人的诗歌中。这是唐代的诗人用"以汉喻唐"的方式曲线议国,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认同感,或用委婉的方法来批判统治阶级,既是以大唐比之大汉的文化自信,也是延续自大汉的民族自豪。
"以汉喻唐 "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使用典故的一种习惯,究其原因,首先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汉代我国历史上国力异常强盛的朝代,在疆域上实现了大一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如此大的盛世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抹亮色。因为汉朝的强盛青史留名,所以唐人才喜欢拿自己生活的唐朝来和大汉做比较,而这种现象在边塞诗中出现的较多。
唐代统治者的崇汉心理,引发民族自豪感
首先,这和唐代统治者对于强汉的向往以及对汉民族的认同有关。上文已经提到,汉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一抹亮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让大汉名留青史。所以,在李渊起兵之时,就有人拿汉高祖刘邦与之相较,而李渊也乐得接受。所以,唐代的统治者在建国之初就有了比拟强汉的意识。连《全唐诗》中唐代帝王祭祀宗庙时的祭词都有对汉朝的歌颂,比如《仪坤庙乐章 · 昭升》中有:"尧坛凤下,汉室龙兴 ",《汉宗庙乐舞辞 ·灵长舞》中有:"天降祥,汉祚昌",都是对汉朝国事的歌颂。而祭祀宗庙之词写成这样,是对统治者的最高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