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唐朝等善于纳谏的君主,善于反思历史、喜欢汉代文学,也为唐诗中出现"以汉喻唐"的现象提供了助力。因为,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的社会,君主的个人意识对国家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还体现在了文学艺术方面。唐代官方对汉朝的推崇,对唐代文人创作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使得他们也秉持着对汉代的激赏、承继于大汉的民族骄傲感进行文学创作。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所用的虽然是汉代大将窦宪大败匈奴的事迹,但是其目的却是借此来夸奖崔希逸大败吐蕃的战功。
唐代士人阶层对汉代文学的激赏,与唐代统治阶层的崇汉心理相一致
再者,"以汉喻唐"出现的原因,也和唐代士人阶层对汉代文学的激赏与唐代统治阶层的崇汉心理相一致有关。唐代国力强盛,所以唐代的文人也有傲骨,虽有对汉朝的崇拜,但是也致力于证明唐代和汉代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比如,王勃有"唐承汉统说":"自黄帝至汉,并是五运真主,五行己遍,土运复归,唐德承之,宣矣。"意思是说唐代的国运承继于大汉。
而且,唐代诗人也丝毫不吝啬表达读汉代文人、文学的喜爱,还常以汉人自喻。比如,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其中的"新"就是相较于汉代乐府而言的;而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其中的"古文"指的就是汉代的文章。而且很多耳熟能详的大汉人物,都出现在了唐诗中。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军李广"。
唐代诗歌文学的发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诗歌文学开始了自觉的觉醒
同时,唐代时候诗歌文学的发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诗歌文学开始了自觉的觉醒。诗歌艺术的发展,自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创作观点后,指出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观点和精神,受作者本人品质、气性的影响,中国的诗歌就开始了文学的自觉,开始变为逐渐塑造自身的审美,而唐代的文学发展也受此影响。大唐的诗人们开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借由诗歌这一载体,而表现出来,所以当时的"崇汉心理",也在唐代诗人的诗歌中表现了出来,于是"以汉喻唐"的用典形式大量出现在唐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