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唐朝的诗人借前人来抒发壮志豪情和郁郁不平,也因此让诗歌有了思想深度以及写作手法上的关照之美。首先,因为诗歌是凝练含蓄的艺术,含蓄的用词可以让诗歌的内涵有很大的提升,而"以汉喻唐"这样用典的手法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让诗歌有了思想深度,也用历史人物和事迹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其次,"以汉喻唐"的手法还增加了诗歌的讽喻功能,比如李白的《悲歌行》中有:"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就是假借李广难封的事情来自比。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以汉喻唐"现象
最后,"以汉喻唐"现象在边塞题材中出现得最多,是因为唐代和汉代的边塞都有亟待解决的游牧民族问题。汉代最有名的战争甚至是大将,多是因出击匈奴而得名,比如著名的卫青、霍去病等等,也可见汉朝的边境盘踞在大汉边境的匈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唐朝也不例外,唐代周边有契丹、吐蕃等游牧民族,大唐与他们之间的战与和也是唐朝边塞诗诞生的原因。
只是,即便唐朝是个开明的朝代,直接讽谏君主也是不行的,于是"以汉喻唐"这样的手法解决了诗人们评议时事的热情。汉朝的军事强盛,但是也战争频发,多战的年代受苦的还是百姓,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因战致贫"的现象。而唐代统治者也有类似的举动,比如唐朝和高句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争斗。比如陈陶的《陇西行四首》:"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不仅写了战士的英勇,也写了战争的残酷,使得无数"春闺梦里人"命丧沙场。
唐诗中的汉代意象1,唐诗中的汉代美人
汉代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边塞诗中"皇帝"、"将领"、"边事"等意象,汉代的美人在常常出现在唐诗中。比如,李白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就是假借赵飞燕的美貌,来比喻杨玉环的倾国倾城;而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就是以班婕妤的凄惨,来比喻唐代宫室女子的不幸;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开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以汉皇喻唐皇,以汉皇的薄情喻唐皇的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