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谁写的,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百度知道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22:44:16

(说历史的女人——第1330期)

作为励志的典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据说是蒲松龄当年为勉励自己刻苦读书而做的。他把越王勾践同战神、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可见勾践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卧薪尝胆是谁写的,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百度知道(1)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这样说:“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就是说,勾践把苦胆悬挂在床前,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也要尝尝苦胆的滋味。

不过后来也有不少人认为,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能是历史上不存在的是司马迁虚构的。理由是,越王勾践的越国地处南方的炎热潮湿的地区,不可能长期挂一个苦胆在屋里,每天去尝它。因为气候原因,胆很快会腐烂变质,三五天便会变得臭不可闻。那时候的避蚊措施也不会好,一颗肉挂那儿苍蝇不找他才怪,可能很快就长出一些豆芽似的的小动物来,恶心死了(这种动物实在太令人恶心,所以笔者不忍心把它的名字写出来)。

如果把胆风干,倒是不臭了,但风干后的胆用舌头舔下哪还有苦味?又如何励志?如果为了尝胆,每天*一头猪,以取其胆,这又不符合勾践之风格。当时他可是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每天*头猪还节俭个啥。

所以按逻辑推理,勾践长年卧薪尝胆是不可能的。还有个理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才有的,在他写《史记》之前的史书中,所有涉及吴越争霸或者越王勾践的史书中都没有卧薪尝胆的记载。比如《吕氏春秋》《左传》《国语》等。司马迁在勾践死后至少320年才出生,他怎么知道勾践尝胆这事?而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就是说,他写的人物往往有传记色彩,传记是允许有一定虚构成分的,所以卧薪尝胆有可能是司马迁虚构的。

但问题是,司马迁是个创作态度很严谨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去按自己的假想去构架历史,他甚至为了追求实事求是的创作而不惜得罪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宁可被*头也不会去歪曲历史事实的。所以,你说是司马迁杜撰的卧薪尝胆,也很难站住脚。毕竟时间不会倒流,你又怎能知道勾践当时没有尝过胆?那么越王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众说纷纭话尝胆

其实关于卧薪尝胆的传说,历史上向来就颇有争议,众说纷纭。

在中国较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大量地记述了越王勾践的事迹,但都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同样,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中,也记载了不少吴越争霸的情景,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即便是在后来司马迁的《史记》中,也仅记载了勾践“尝胆”的情节,也没提及“卧薪”之事。但后来却有了“卧薪尝胆”的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亿勾践”之句。北宋学者、目录学家王洙注释此诗时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这里也只是“枕戈尝胆”,也没有卧薪尝胆之说。

“卧薪尝胆”一词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发明”。苏轼曾写过一篇散文《拟孙权答曹操书》。文中有言:“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苏轼在文中说,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以明志,说自己不想屈从于对方,并言明自己在江东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这大概是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的首次出现。不过苏轼也没有具体描绘孙权当时是如何卧薪尝胆的,当然他也丝毫没有提及越王勾践之事。

卧薪尝胆是谁写的,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百度知道(2)

到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兼文学家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了有关卧薪尝胆的故事,不过他说的同司马迁正好相反,他说的是吴王夫差的故事,而且是“坐薪尝胆”。后来也有学者持此说的。比如明朝著名学者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到了清朝,学者马骕编著的《左传事纬》和《绎史》仍把卧薪尝胆之事归于吴王夫差名下。

另一方面,坚持勾践卧薪尝胆的还是居多数。比如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明末文学家梁鱼的《浣溪沙》剧本,也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的卧薪尝胆行为;当然还有著名作家冯梦龙,他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清初史学家吴乘权编著的《纲鉴易知录》也有记载:“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同样是清朝,著名学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说:“(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

这样一来,即便不算苏东坡所谓的孙权,关于卧薪尝胆就至少有了两个相反的版本,主人公分别是勾践和夫差。

只是后来勾践派占了上风,就把夫差派给否定了。不过给勾践派出了大力的仍然是司马迁。因为他的权威性是其他任何史学家难以比肩的。

不过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毕竟比《史记》更早的《左传》和《国语》等,都没有记载勾践卧薪尝胆这件事。难道司马迁真的是虚构吗?他为何要虚构?

(二)爱用损招的天才

关于这个问题,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而且必须得看勾践本人的个性状态。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勾践这人确非寻常之辈,他绝对是当时的一个霸王级别的人物。后来人们习惯于把春秋战国时代概括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实这是个错误。战国七雄且不说,咱们先看春秋时期。最传统的说法是有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这个说法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其著作《史记索隐》里提出的。除此之外,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汉书·诸侯王表》中说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还有就是《荀子·王霸》中说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其实纵观春秋时期的形势,应该有七霸,即《史记索隐》中说到五个霸主,再加上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因为吴越争霸在春秋时期是非常突出的,它不仅涌现了当时中国的一流君王,还有一流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像《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名将伍子胥,名臣范蠡、文种等,这些彪炳史册的人物都曾在此时华丽登场。而勾践更是其中的大佬级人物。

勾践,姒姓,本名鸠浅,又名菼执,是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之子无余的直系子孙。约公元前520年出生在古越国,其父是越王允常。此人相对于他的死敌吴王夫差,更加有能力,尽管二人都是承袭父亲的王位。勾践在24岁继位;同年,他便大发神威,率军大败有伍子胥和兵圣孙武压阵的吴国。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吴王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趁机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同越军遭遇。当时勾践派敢死队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走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从未见过如此阵势,正纳闷对方为何突然会自*时,越军趁机进攻,吴军大败。此战吴王阖闾的大拇脚趾头也被敌人斩断。吴王阖闾在撤军途中,因受伤过重而死。吴国元气大伤。

勾践在当国王后的第一仗便大获全胜,可见勾践的能力。不过也凸显出了勾践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个性特点。他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居然让自己的战士在阵前集体自*,从而迷惑对方,这种损招简直千古罕有。一方面说明勾践这人很有谋略,是个人才,但同时也表现出其人极度残忍。

卧薪尝胆是谁写的,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百度知道(3)

事实上,在勾践一生同夫差的博弈中,他经常动用损招,概括一下大概有以下7大损招:

第一大损招是行贿。公元前494年,勾践同吴国在夫椒大战中惨败,要投降吴国,被吴国的伍子胥拒绝时,他就使了这个损招。他让文种带着金钱美女向吴国的奸臣伯嚭行贿,贪财的伯嚭就说服了吴王夫差,接受勾践的投降。后来勾践又通过各种方式行贿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招就是他的谋臣文种的“灭吴七术”的第一术:“捐货币以悦其君臣”

第二大损招是美人计。这个人们都很熟悉了。勾践为了麻痹吴王夫差,消磨他的斗志,把西施等美女献给他。这是文种的灭吴七术之第三术:“遗美女,以惑其心志”

第三大损招是对老百姓下手。勾践为了搞垮吴国经济,曾经派人到吴国各地高价收购粮食,吴国老百姓把库存粮食基本都卖完了,搞得吴国粮食短缺。这招是文种灭吴七术之第二术“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紧接着吴国又遭受大旱,百姓饥荒十分严重,吴王夫差无奈,向越国借粮。勾践又把粮食都煮熟或者炒熟借给或者便宜卖给吴国。吴国弄到粮食后,百姓都省着吃,留下一部分当种子。煮熟的种子怎么能发芽?结果第二年,吴国又闹了一次更严重的饥荒。越国趁机出兵,把饥饿的吴军打得惨败。

第四大损招是利用囚犯。这就是勾践刚当上王时打败吴国那次战役。勾践派敢死队冲到阵前,然后命令他们集体自*,迷惑了吴军。而那敢死队成员其实都是囚犯。囚犯也是人啊,就这样被当了牺牲品。此事在《史记》里有记载,“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刎。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

第五大损招是用残酷的方法训练军队。《墨子》里曾经记载勾践训练军队的残酷方法。他让士兵们上到战船上,为训练他们的勇气和速度,就故意放火烧船,同时擂鼓命令他们前进,这样士兵们就形成赴汤蹈火的壮烈场面,跟真打仗似的,许多士兵被烧死或者淹死。

第六大损招是使用离间计。这个来自灭吴七术之第六术:“疆其谏臣使自*以弱其辅”。勾践用此计离间了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导致夫差把伍子胥赐死;伍子胥自*之后,他的好友孙武感觉唇亡齿寒,也离开了吴国。失去两根栋梁的吴国焉能不败?

第七大损招是用军妓。在《吴越春秋》里有这样的记载:“越王勾践输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这是勾践用来慰劳军队的一个办法,但这确实有很坏的影响。

总之,勾践为了达到瓦解吴国的目的,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这也就说明了勾践这人绝非常人,有极其不可思议的想法,所以能想到卧薪尝胆的励志方法。另外还有一点,他这人特能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

(三)越王勾践的终极忍耐

公元前494年,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败退,被围于会稽,然后求和,并入吴国当了吴王的奴仆。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坟墓旁边一间石屋里,让勾践夫妻给他喂马。夫差每次坐车出行,勾践就给他牵马,甚至还跪于车前,让吴王踩其背而上。他吃尽了苦头,备受凌辱。其中有一件事,比韩信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还要夸张得多。

根据东汉史学家赵晔《吴越春秋》记载,有一次夫差生病三个月还没好,范蠡偷偷给他算了一卦,算出来到三月壬申的时候病会好,然后建议勾践去吃夫差的大便,“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

于是勾践第二天经太宰嚭引见,去问候吴王夫差的病情。正好遇到夫差上厕所大便,于是勾践向夫差拜了拜说,“请尝大王之溲,以决吉凶。”然后“以手取其便与恶而尝之。”

勾践仔细地品尝了夫差的粪便后,做深懂医理之状,说:“罪囚勾践恭贺大王陛下,您的病马上就好了!”夫差疑惑地问:“何以知之?”勾践说:“卑臣曾就此事拜过师,能尝粪而知疾病也!”

“下臣尝事师,闻粪者顺榖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其恶味苦且楚酸。是味也,应春夏之气。臣以是知之。”

吴王大悦:“此乃仁人也!”

后来夫差果然在三月壬申时病愈,从此对勾践更加信任了。不过此后,勾践也落下了口臭的毛病。后来伍子胥在夫差面前说勾践坏话时,夫差却极力为他辩护,他说勾践“寡人有疾,亲尝寡人之溲,是其慈也。”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勾践这人极其能忍辱负重。尤其是,既然粪便都能入口,何况苦胆?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大便更不清爽的味道了。由此推论,他后来的尝胆是很有可能的。

卧薪尝胆是谁写的,卧薪尝胆主人公是谁百度知道(4)

​事实上,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也有记载:“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容于口。

这里的“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容于口”当然是尝胆了;目卧则攻之以蓼”则被解释为卧薪。所谓“蓼”,清朝学者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这种菜味非常苦,蓼菜多了,就成了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了,就用苦菜(“蓼薪”)来刺激,这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力度了。尝胆是让舌头感到苦,卧薪是让身体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或者是发挥。

至此,基本可以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梳理清楚了。也就是说,他未必睡在柴火堆上,很可能睡在一种叫蓼的苦菜上;然后天天在吃饭前,舔一下苦胆。至少司马迁和赵晔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在没有事实为根据的时候,法官该判案还是要判案,这时就是逻辑说话了,即推理。比如中国著名探案专家狄仁杰和包公,英国的福尔摩斯,就是此中高手。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史记》《吴越春秋》《国语》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