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附两首,分别作于长征前后:
(一)《清平乐 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创作时间:1934年夏
这首词写于漫漫长征之路即将开始之际。当时战事紧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达到高峰。而由于当时党内错误的左倾军事路线,红军损失惨重,正处于危难紧急关头。此时的*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边缘化。行至会昌,登上了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站在山上极目远眺,望着重峦叠嶂的山峦,触发诗性,写下这首《清平乐 会昌》。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刊。
他的心情虽然苦闷,但并不消沉。“更加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更加表达出*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以及对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的这首词创作出来后不久,便接到了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
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该词语言浅近而又深沉,结构紧密而不过度拥促。在亦情亦景的表达中,以气吞山河豪迈的气概把宏大的主题轻松道出,显示出*非凡的领袖气度!
(二)《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时间:1936年2月
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1936年2月,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登上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大好河山展现在*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写下了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充分展示了他诗词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可谓千古绝唱。柳亚子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1957年,《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经*亲自审订的《沁园春·雪》。1958年,*对这首词的标题注释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在艰苦行军与指挥作战的间隙所创作的诗词,是镶嵌在长征这条红飘带上的璀璨珍珠,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长廊里的绚丽瑰宝。
*在长征途中留下的这些经典传世之作,每每读来,都能激发我们的热血与斗志。
风雨再大,前路再艰险,
我们也要逆风而来,踏梦而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继承长征精神,莫负前辈嘱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文参考借鉴的有新华网、光明网、解放军报、百度、网易等图文,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