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来表达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得已和无奈。
其实,身不由己指的就是“束缚”,而束缚又分为“实缚”和“虚缚”。
实缚包括:居无定所、食无常供、衣不随季、家无余财。实缚就是看得见的东西导致的束缚,没车开,没房住,没钱花,没饭吃,没衣服穿。
虚缚包括:顾他之念,守知见之执,贪旧日之功,念一时之平,图一生之安。虚缚就是看不见的东西导致的束缚,主要是人内心的虚妄和执着。
一般人说自己“身不由己”,可能是因为实缚,也可能是因为虚缚,但更多的是两者都有。
有人会问,两者都有的话,会不会很严重?
其实,这很正常。
《道德经》说:
有无相生。
“有”与“无”本就是事物的“一体两相”,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实缚会产生虚缚,虚缚也会产生实缚。
举个例子:
一个乞丐没有房子住,这是实缚,但他的内心一定也有虚缚,如内心的不安全感,不自信等,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妄自菲薄。
一位内心很“清高”的专家,他的固执在于他认为自己不能沾上铜臭味,所以,虽然他很有才,但他抵触一切商业性质的事情,这就导致,他还要为孩子上学买房子的事情发愁。
所以,身不由己大多是包括有形的实缚和无形的虚缚。
应该怎么办呢?
《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始。
那么,实缚和虚缚,哪个比较容易简单解决?
有人说,当然是虚缚啊,只要改变自己想法就行了。
其实不是,虚缚比实缚更难改变,比如你都没有房子住,你告诉自己要有安全感,怎么可能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正常来说,当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去花更多时间去满足精神需求。
所以,首先要解决实缚问题。
那就需要自己切实地去做一些事情,有了行动,内心才能渐渐安定。不然,没有行动光瞎想,只能使内心更加彷徨不安。
如果你也有“身不由己”的无奈,就需要好好读读这篇文章,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