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是山东黄县人,1938 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职,1943 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 年起任八路军大队政委、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等职。1950 年因伤转业,历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兼第一副厂长、设计院副院长、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等职。1956 年起,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桥隆飙》等。
曲波的爱人叫刘波,她回忆说:《林海雪原》面世之后, 很多读者把曲波当成了小说中的“少剑波”, 也把我当成了小说中的“小白鸽”——剿匪小分队女卫生员白茹。由此演绎的一些插曲, 至今令人难忘。她回忆说:小说出版不久, 有一次曲波去医院看病, 恰巧遇到贺龙元帅。
贺老总和曲波聊天,问曲波:“年轻人, 在哪儿工作啊?”
“报告首长, 在一机部。”曲波回答。
“一机部?你们那里有个人写了一本长篇小说, 叫《林海雪原》。你知道不?”
曲波一下子愣住了, 没想到, 连贺老总也知道他写的小说, 激动得脸都红了。当贺老总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曲波时, 高兴地拉着他的手, 把他介绍给周围的人:“他就是《林海雪原》的作者, 有时间你们好好读读这本书。”
好几个人笑着说“看过了”。
“那就再看一遍。哈哈哈!”
贺老总又环顾一下四周, 问曲波, “咦——你爱人白茹呢?她怎么没来陪你?”
曲波赶忙解释:“我爱人不叫白茹, 叫刘波。”
贺老总笑道:“不行, 改过来, 叫白茹!”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刘波生于1924年,山东龙口人,1938年入伍,1939年5月入党,长期从事医护工作,离休前任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
1946年6月, 曲波和刘波在牡丹江军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第二天, 曲波便进山剿匪去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山东军区胶东海军支队奉命一路北上。部队到达五常县后重新编队,组成了两个团, 22岁的曲波被任命为二团副政委。因为当时合江、牡丹江一带的匪患非常严重, 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剿匪,他曾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了艰难的剿匪战斗。
1948年11月, 曲波在辽沈战役中负伤, 炮弹片割断了他的股动脉,造成大出血。当时团里师里都不知他的下落,就焦急地到各家战地医院看入院名单和死亡登记簿。那时他妻子已*五个月,走到辽西河北交界的义县,看到入关的部队像潮水一般的排满大路。在路上遇到团宣传股长井毅,告诉她曲波可能在清河域子医院。他妻子打电话过去问:"这个人是活着还是没有呢?"医院回话:"抢救过来了,还活着……"
曲波手术后硬是挺过来了,但留下了残疾,一条腿短了四公分,当时他还拄着双拐,就到大连海军学院工作了。五十年代,曲波和刘波一起转业到了铁路系统,曲波先是在沈阳机车车辆厂当党委*兼 副厂长,后来又调到国家机车车辆总局担任副局长。刘波则从铁路系统调到北京医科大学担任党委第一副*。两个人都 是正司局级干部。1957年《林海雪原》出版,在全国引起轰动。1963年初,小说的作者曲波以上校军衔被部队召回,派他去南海要塞部队体验生活,两年后又回到以前工作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仍担任原职。
1957年2月,《人民文学》以《奇袭虎狼窝》为题,选载了《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夜审》、《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破天险奇袭奶头山》六章。“特殊十年”中,他一下子就被扣上4顶大帽子:“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文艺黑线急先锋”,外加一个“牛鬼蛇神”。
当时,曲波的《桥隆飙》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了10万册,但尚未发行就被江“旗手”知道了。她调去几本读后结论为:“这本书是一株大毒草。不准出厂,就地销毁!”印刷厂随即便将所有成品书用卡车运到造纸厂化成纸浆。
刘 波说:“曲波从不爱抛头露面,什么闲职都不挂,也不印名片,找他拍电视他也不干。担任作协理事的时候,一次会都没开过 。他总说:我不是文艺界的人,不吃这碗饭,我是个票友,是靠工资生活的。”
曲波因病于200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