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记载道德经神人书写过程
据《拾遗记》中记载: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浮提国的地方。
曾在得知老子要写《道德经》的时候,派了两位会写书的天神来相助,他们的容貌时老时少,他们隐形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若能听到他们声音,却又看不到他们的身体。
他们从腰间拿出一只四寸大的金壶,上有五龙之开关,并封以青泥。壶里面装有黑汁像纯漆,一旦液体洒在了地上或玉石板上,就会瞬间变成篆隶、或蝌蚪文字。
《道德经》的内容是从天地变化、人伦之事开始书写,协助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计划要有十万字之巨。他们把写好的玉版,要以黄金制成的金线串联,并贮藏在玉函中。
就这样,他们三人昼夜兼程精勤疾写,身体感到很辛劳,精神感到特疲倦。每当金壶中的黑汁用尽了,两个神人就会刳开心脏,沥出血液,来代替墨汁书写。甚至还钻开了自己的脑骨,取出骨髓来代替已经燃尽的蜡烛。
直到写作完成后,骨髓和血液都已用尽了,两个神人才取出怀中的玉管,并将里面的丹药涂在了伤口处,随即伤口就复原了。
而老子则是在这10万字的内容之中,精简到了5,000字,但若是道行够深的人,就能看到或体会到10万字的内容。《道德经》巨著完成后,两位神人离开,不知所踪。
回到现实中,我们再来分析《道德经》究竟创作于何年?
我们从道藏的古籍中,以及考古发现的更古老的版本上,把《道德经》的版本,总分为三大类版本:
第一个版本称为楚简版:
是湖北荆门郭店楚古墓出土的,用竹简记载的《老子》作品,称为楚简本。考古论证为春秋时期(约公元前300余年之前)的作品,目前是最早时期的《老子》作品。全文约有2000余字,整体一篇,没有“道”与“德”之分。
楚简本老子道德经
第二个版本称为帛书版: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用锦帛记载的《老子》,称为帛书本。考古论证为秦汉之际(约公元前200余年之前)的作品。
帛书本原文《老子》分前后两篇,前篇为《德》,后篇为《道》,与传世本完全相反,其不分章节,书名没有加“经”字定性,全文为5344个字。
帛书本老子道德经
第三个版本称为传世版:
汉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以后)时期,以及以后出现的各朝代的《道德经》作品,都称为传世通行本。
汉文帝以后,《老子》被道教追逐引用,并不断修改原文内容,后改名为《道德真经》,其《道经》分37章排在前篇,《德经》分44章排在后篇,共分《道德真经》为81章。传世版全文共为5162个字。
传世通行本老子道德经
与帛书版相比,传世版在帛书版的基础上有过不少篡改、删除等现象。
比如:把“恒”字修改为“常”字,将“大器免成”修改为“大器晚成”,把“执今之道”修改为“执古之道”,将“五色使人目明”修改为“五色使人目盲”,把“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修改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将“知者弗言,言者弗知”修改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等。
总体上大约有700多处别有用心的改动。其目的:
1、是不想让后人看到原版道德经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2、是增加了许多儒家思想的内涵,
3、是为皇帝统治阶级服务的。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后面将按《道德经》81章的内容分别给大家进行讲解,其主要采用传世版本、帛书版本、楚简版本三版逐行逐句对照解读的方式进行。
敬请大家关注收看!点赞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