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王维的诗歌时,人们通常会想到那句最为经典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苏东坡给予王维的这一至高评价,目前已经深入人心。而王维诗中呈现出的山水画特点,也应被后人细细品味、研究、解读。王维的诗像一汪清泉,字里行间展开朦胧的画卷,给人以身在其中的感受。
一、从王维早期诗歌分析其“诗中有画”的具体表现
王维早期的诗歌具有明显的“诗中有画”特点。例如《终南山》一诗,诗中描写“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一首联中,诗人将山脚作为自己的落眼之处,抬头望向山峰,高山连绵。
而再看向近处时,群山倚海,蔚为壮观。颔联和颈联描写的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锋变,阴晴众壑殊。”讲述诗人处在山路当中,一回头就看见云朵浓密,飘摇不定的景色,远远一片雾霭,却不能再分辨清楚。
前面三句诗层层展开,就像是一幅山水画,有群山,有海,有云朵围绕。令人想起“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王维早期诗歌中,其“诗中有画”大多是通过这种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出来,看上去令人产生一种极为真实的感觉,仿佛已经看见山峰伫立,云朵在眼前飘过。由此可以看出王维在诗中描写景致的造诣之深远。
二、从王维代表作品分析其“诗中有画”的具体表现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将绘画艺术的魅力融入了诗歌当中,用自己充满灵性的诗句打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王维如同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在诗中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的图画,空灵而传神。王维有不少代表诗作,其中大多数都能体现出其“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长江全长6 300km,蜿蜒贯穿中国大陆地势的三级阶梯,流域辽阔,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大,各地气候多样、独特;从高原到河口有成千上万条支流汇入,中下游地区历史上有众多湖泊与长江相通,水系发达,径流充足,形成了满足不同生物生长、繁衍的条件,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一)从颜色渲染的角度体现“诗中有画”
王维在作诗的时候擅长运用色彩的渲染描绘图卷。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该诗渲染了白色与黄色,描绘出了雨下辋川庄的美丽景色。再比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又通过对绿色和红色的渲染,描绘了花草茂盛的场面,令读者眼前一亮,仿佛已经透过诗句看到了色彩缤纷的景致
(二)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体现“诗中有画”
王维的许多代表诗作中,都描绘了结构分明、层次丰富的景色。其描写的画面动静相宜,远近相宜,将声音和图画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图景。例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描写松树在风中摇摆,而花的影子映在水面。让人似乎听见了风掠松涛的声音,看见了摇曳的花影。
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将近景和远景结合起来,俯仰之间,明月和清泉尽收眼底,伴随着竹林的沙沙作响,渔舟下水,莲花也跟着摆动起来。
这里将冷色和暖色、人声和水声以及竹林声,都与诗歌之美妥善结合在一起,在读者脑海中构建出了充满结构美与层次美的画面。
(三)从神韵的角度体现“诗中有画”
神韵悠然,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所在。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该诗描写诗人独自漫步于空山之中,看见一缕夕阳透过深林照在苔藓之上。诗歌笔墨简洁淡雅,却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神韵的画卷,让读者心驰神往。
王维诗歌中,有许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一种极具张力的表现,能够将读者很好地带入诗歌描写的意境中,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王维的诗读来如同欣赏国画一般,语言简单而情感悠长,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