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追古装历史剧《清平乐》,为剧中仁宗皇帝和皇后曹丹姝之间的感情唏嘘不已。他们在代表着国祚、权力、纲常模范、大宋百姓衣食父母等沉重责任的冕旒之下,彼此生硬、拘礼、客套、敬而远之,让一切儿女情长都显得多余。然而,仁宗在欣喜得意或最孤独伤心时,总喜欢饮曹丹姝亲酿的“墨曜”酒。这酒,也像是窖藏着的两人情感的玄机,只等一个启封的时机。在第20集中,当仁宗在夕阳的余辉中,对着丹姝缓缓吟出:“晚来风渐起,能饮一杯无?”这句温情的念白,突然让我泪湿眼眶。因为这念白出自这时间最温暖的一句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诗句其实为许多人喜欢。特别是在生命中有过相似体验的人。
这句的原诗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题中的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的朋友,从白居易的另一首有关他的诗《刘十九同宿》可知他是嵩阳处士。他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堂兄,名叫刘禹铜。一般认为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写给刘十九的,是“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全诗寥寥二十字,一如白居易诗一贯的简素易懂。
首句“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酒之新。新近酿好的酒,还未过滤,酒面泛着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曾为自家的酒作诗:“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首句既出,酒色诱人,酒香扑鼻。
次句以一“红泥小火炉”,让新酿之酒有了更为温暖的环境。粗拙小巧的红泥火炉中,炉火正烧得旺,炉边暖着的,就是那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
前两句十字,以特写镜头,以新酒和火炉暗示出一个陈设简而意味浓的室内环境,一间质朴却温暖的屋子。
第三句从炉边宕开一笔,以寥寥五字“晚来天欲雪”,拓开一个大的环境——这个屋子已被暮色笼罩,屋外寒风凛冽,大雪将至,以暮色和大雪反衬出屋子之温暖明亮。
至此,浓墨重彩的铺垫已经做好了,只等人物登场。
末句五字——能饮一杯无——即是人物的唯一活动,也是仅有的一句台词:你能来跟我喝一杯吗?
问完,全诗就此收尾。诗意似乎已很完备——暮色苍茫、风寒欲雪的夜晚,新酒已暖,火炉正旺,诗人只想邀请老朋友前来围炉饮酒,相叙畅聊。
诗歌虽已收束,但这样隆重开启的叙谈,却却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这样一个冬天里大约是接近年关了吧?每逢年关岁暮时定有很多想说的话吧?刘十九得讯定然是欣然而来吧?两人痛快畅饮时屋外的鹅毛大雪一定纷纷而下了吧?在温暖、明亮的灯火中,在芳香甘醇的酒香中,诗人一定会向故友谈起被贬江州 “谪居卧病浔阳城”“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过往吧?他肯定会向老友谈起自己写过的那个在大雪天后卖炭的老翁吧?讽喻过那些弊政,于今也不该再有什么缺憾和痛心了吧?在这样的对谈中,心上的冰雪都会消融了吧?
总之,诗人这一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同问到了春来的消息。
诚然,酒进入了诗,也就进入了灵魂。
它们多数是孤独时的灵魂独舞:比如
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比如李白的“ 举杯消愁愁更愁”;
然而,有时,酒却是得遇知己后的灵魂狂欢。
比如李白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预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比如陶渊明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比如白居易的这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们敬重于前者, 更欣慰于后者,因为一份难得的温暖如春的情意。
《清平乐》虽然还未看完,但我终于放下了为仁宗和丹姝皇后的感情感觉到的纠结,就因为这句直抵灵魂叩问——“晚来风渐起,能饮一杯无?所传达的暖意。
剧中的丹姝望着仁宗,缓缓回答“春风岁岁至,千樽亦不足”。那一刻,她满面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