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惜时古诗,惜时古诗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21:55:46

01

曹植是建安文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生乎乱,长乎军”的人,他从不甘以文士自居,很早便怀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政治理想。这也就使他的命运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既有展现自己在政治顺境中远大抱负的理想诗篇;亦有慨叹岁月短促,希求上进,及时建功立业的努力的惜时文章;也有抒发身处政治逆境郁郁不得志,忧惧政政迫害的忧愤之作。

少年惜时古诗,惜时古诗及翻译(1)

曹植作为汉未魏晋时期一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物,他的命运是坎坷的,极具悲剧性的,但也正是这坎坷的政治命运激使他成为一个在文学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作家。今天,我们就从曹植的诗集里,品味政治理想破灭之间的人生。

02

东汉建安年间,不少有实力的地方军阀相继割据,称霸一方。几经角逐之后,原先实力较弱的曹操因为“挟天子”之便,一跃成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霸主。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的曹操深知,仅仅只依靠军事力量是不足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力量,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任的。因此,他在尊崇武将的同时,十分注意招揽文士,很快曹氏政治集团就聚集了以“建安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在曹操的倡导和影响下,当时的文人掀起了一股文学创作的热潮。作为曹操最器重的儿子,曹植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文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少年惜时古诗,惜时古诗及翻译(2)

曹植天赋异禀,十余岁时,即能熟诵诗赋,对答如流,可谓才华横溢,且率性自然,不事雕琢,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曾一度有被立为魏王世子的可能。这一时期的曹植深受父亲的影响,因而胸襟开阔,志存高远,此时作品大多展现他“平乱世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的慷慨之志。等到曹操去世,曹丕父子相继掌权后,曹植虽然仍不失侯王之尊,但其政治地位,却一落千丈,终其余生再也没有恢复随父出征时的得意风光。

03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传》说:“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天授异材,使得他自幼就极为自信,面对父亲的考教提问,他总是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毫不遮掩自己的才气。锋芒毕露的曹植因此受到了父亲的赏识,稍及年长,就常被出外征战的父亲带在身边。曹植也没有辜负曹操的赏识和培育,很早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建安十二年九月,在随父出征的过程中,年仅十五岁的曹植即写了《白马篇》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抱负:

少年惜时古诗,惜时古诗及翻译(3)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楷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猛,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檢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曹植立功边塞的信心与雄心。诗人以“幽并游侠儿”自比,希望“名列壮士籍”,然后“长驱蹈匈奴”,即使“弃身锋刃端”也在所不惜,因为准备“捐躯国难”的他,早就视死如归。他之所以有这样建功立业的信心与雄心,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他知道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父亲不倦地教导下自己有能力“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后来曹操一度想立他为太子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少年惜时古诗,惜时古诗及翻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