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第一部观后感,上帝也疯狂电影中文字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01:07:13

西索开车

影片中,西索在史先生和其另一个助手布迪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开车,习惯了他们的饭,跟着他们四处探索。

看起来,西索也乐享其中。他会笑眯眯地跳着上车,还会惊奇为什么那么多人能挤进小小的望远镜里(当然他不知道那是望远镜),更为了营救10几个小孩儿自愿射晕叛徒们。

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西索会在现代文明里长期逗留

但雇佣期满,西索对史先生和布迪挥挥手,说一句“祝你多子多孙”,捡起丢落在树边的“不祥之物”可乐瓶,独自继续寻找世界尽头。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断崖边,把可乐瓶抛下去,从此头也不回地径直返回卡拉哈里沙漠。

对于西索来说:坚持初心,从哪里来,回归哪里去,才是生存之道。

上帝也疯狂第一部观后感,上帝也疯狂电影中文字版(9)

而现实世界的我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西索”,却变成了一个个分裂开的“西索”:

有时候我们安于物质享受,在别人操控下努力挣扎、阿谀或者蜷缩,最终完全忘记了初心;而有时候又猛然惊醒,理智思维提醒我们,就此荒废一生、丢失自我纯属南柯一梦。

这种类似于人格的分裂倾向,正是家庭心理学家鲍恩提出的“自我分化”理论。他指出:

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即使在面对各种诱惑或困难时,也能清楚地认知自己的目标所求,灵活地做出行为反应。

西索虽然是原始人,但他的自我分化意识很强。即使经历很多现代文明的“美好”和“便利”,丢掉可乐瓶后西索依然回到那个渺小的族群里。

而很多人虽生活在现代,但自我分化意识很弱,尽管只是尝到了一点甜头,却早已把最初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忘得一干二净,成为现代文明弊病的奴隶,如拜金主义者、权力至上者等。

而这种对自我的把控能力,著名心理学家陈海贤也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做了解释:

人的自我,其实是关系中的自我,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依然是在各种关系中去寻找那个真实存在的自我。

因此,无论是个体的自我还是关系中的自我,如何安顿自我都将是我们一生需要面对的课题。

而影片也正是借西索这个原始人,向我们传达了安顿自我的方法:不忘初心,坚持自我

上帝也疯狂第一部观后感,上帝也疯狂电影中文字版(10)

正是始终坚持初心的西索,才回归卡拉哈里沙漠,在原生态环境中继续平静生活;正是坚持初心的史先生,才能一心勇敢但又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最终抱得美人归。

正如台湾作家凌茜在其作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里所说:

人要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沉淀后,去做一个温暖的人。

上帝也疯狂第一部观后感,上帝也疯狂电影中文字版(11)



结语:

很多人都扪心自问过: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看完影片《上帝也疯狂》,我们从两种文明的高度、对待物质的态度以及对自我的安顿层面上对人性进行了深度剖析。

正如来自原始文明的西索会遭遇从天而降的“可乐瓶”,深处现代文明的我们同样会遭遇“可乐瓶”的困扰:各种困境与诱惑。

如果我们一味顺应时代的眼光,我们或许会变得足够富足,但相互倾轧、疲于奔命中,了无乐趣可言。但要是能多转念想想,用更接近生活本源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或许会活得更自在、更知足,在坚持初心的路上活得更自我一些。

而这就是两种文明碰撞后在互补层面上要教给我们的东西:学会西索的脱世又不离世,学会史先生的入世又不媚世,在坚持本心的路上,寻求与自我、与他人最平衡的处理关系。

无疑,西索做到了,饰演西索的历苏做到了。那么,经历人性洗礼的我们,更应在复杂的现世关系中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