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词人手捧鲜花,满怀深情地欣赏着这一束春色。“春欲放”三字,既是对鲜花的描写,也是对春色、春光、春意、春天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鲜花的喜爱之情。
为什么不用花字而用春字,因为花字所表达的境界太小,只局限于词人手中的这一束鲜花,而春字的含义就不一样了,在词作中的意境明显大了很多,成为了春天美好事物的泛称。这同蒋捷《昭君怨》中“担子挑春”的“春”字一样,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下来的“泪染轻句,犹带彤霞晓露痕”二句,是词人对手中鲜花的描写。在词人看来,这春日里花儿本来应该是枝头绽放才对,可偏偏在盛开之际被卖花人采摘下来,花儿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一幅愁容满面的样子。
词人描写花卉的时候,用到的这个“泪”字,把花拟人化了,“泪”指的是花瓣上的露珠,花瓣因为露珠的原因更加显得新鲜,在词人眼中也更加楚楚动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出了花儿的新鲜。
这是卖花人乘着早上晨曦的露珠采摘下来的,一来可以让花瓣显得更娇嫩,二来有了露珠的滋润,花瓣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鲜嫩。
这两句处处透露着词人对鲜花的喜爱,前一句摹写了花上的露珠,虚笔带过,后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实写。这样的融情入景、以景拟人的写法,让整个上片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下一句“犹带彤霞晓露痕”,是词人在欣赏之后,对鲜花形色的摹写:鲜艳娇嫩的花瓣像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这一句不仅显出了花的颜色和花的新鲜娇嫩,而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
下片描写的是戴花。“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可是词人并没有描写戴花的经过。如果让男性词人来写这个过程的话,一定会堆砌、雕琢词语来描写词中人是如何如何戴花的,戴上花之后会是怎样的容貌。
可是李清照没有这样写,她将戴花的过程完全没有展示出来,而是从一位新婚女子的心理出发,说出自己在戴上这鲜花之后会不会更美丽动人,这是词人将描写的侧重点放在心理的刻画上。
词人不禁在心里暗自琢磨起来,如果丈夫赵明诚今天回来,一看到自己戴上了鲜花的样子,他会怎么看呢?他认为鲜花和自己相比较的话,谁更娇艳呢?
这一句将新婚女子的心理完美地刻画了出来,亦或说讲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出来,词人甚至担心丈夫看到后,会认为自己没有鲜花娇艳。
看似是词人在揣度丈夫的反应,实际上还是词人自己的心理描写,李清照极尽婉曲地将自己的心理微妙的变化写了出来,这样的描写细腻而又轻灵。
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