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少年,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成年人。为什么我们成年人针对少年儿童制订的各种规定不能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上,而是我们大人想当然地发号施令?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防溺水就是典型的一例。那些大人先生们规定学生不得下河游泳;规定周末不得到危险水域玩耍;规定遇到落水者不能擅自施救;规定每个学生写一篇防溺水作文;规定每个学生参加防溺水知识竞赛;规定……规定……规定……
然后呢,老师也不用教书了,只用防溺水。老师要深入学校辖区所有水域排查危险水域,还要搞防范措施;老师要深入学生家去做防溺水家访;老师要开家长会做防溺水宣传;老师要制作防溺水宣传材料;老师要把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家长手中;老师要开两次主题班会宣传防溺水;老师要给学生布置防溺水作业;老师要组织防溺水和举行游泳安全知识集中宣讲活动;老师要做到宣传教育“六个一”;老师要落实“1530”防溺水宣传教育制度;老师要……老师要……老师要……
这样做,防溺水的效果不是很好。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回忆自己少年读书时,夏季几乎每天都瞒着老师下河去了,要么摸鱼,要么游泳,要么打水仗。学校门前那条小河,对我的诱惑力特别特别大,即使老师说“逮着了就会挨打,就会通知家长……”我们也不怕,照例是我行我素。有好几回我们正在深水里远远望见老师来了,我们干脆扎猛子钻到水里不露头。
我这里不是在庆幸自己侥幸没淹死,而是在剖析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水就是许多少年的本性,岂是你老师能制止得了的?
我记得那时如果老师白天管得死,我们晚上等老师睡着了,一个个偷偷起床,下河游泳去了。还有一次,我们下晚自习之后,等老师睡熟了,有个同学邀了十几个学生,跑到几十里外的太湖去看电影,老师一点都没觉察到。由此可见,学生对“玩”诱惑力很大,你越是约束,我们就越是想玩,并没有因为老师管得紧就对贪玩之心有所收敛。所以说事实往往与大人想象的恰恰相反。
那么,真正的防溺水怎么做呢?这里我先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亲终生献身于治水,也没有治好;大禹只用了九年就治好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禹的父亲治水采用的是“堵”,而大禹采用的是“疏”,疏通河流水道,水就不再泛滥成灾了。所以,你要想不让孩子下水游泳,你就在学校开游泳池。这是唯一的办法。
现在对于防溺水,我今天说的,若干年以后,一定会有人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