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11:59:21

李白晚年游历安徽宣城,在敬亭山下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在课本里,统一被理解成描写诗人内心极致的孤独落寞。但事实上对它的解读,历来有“独坐说”、“孤独说”、“孤旷说”等多种说法。

由于解读不同,所以在真实的文字江湖里,它还引发了一桩公案。原来,在敬亭山景点里有一块石碑,上面介绍了唐明皇的胞妹玉真公主和李白的一段恋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1)

后来又有好事的网友,将大诗人王维也卷了进去。“敬亭山”这首诗究竟讲了什么,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独坐敬亭山》原文赏析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作意译:

我坐在敬亭山上仰望天空,一群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就连孤独的白云,也不肯为我稍作停留,它慢悠悠地飘向了一边。唯有眼前这座敬亭山,愿意与我默默对视。彼此越看越欢喜,怎么也看不厌。

众鸟高飞,本来是很热闹的动态场景。孤云“独去”,也表明了云朵正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这些热闹与流动都只是暂时的,当诗人“独坐”之后,它们就离去了,周围就变得安静下来了。

一旦诗人坐定了,它们就抛弃了他,渐行渐行远。这喻示着诗人本身在被世俗和旧友们抛弃,渐渐地被孤立了起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2)

这个时候,含情脉脉地和诗人对话的,只有敬亭山。它像是一位老友,又老是他的老妻一样和诗人对视,怎么也看不厌。

李白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52岁时。暮年的李白锐气不如青壮年时期,因此有人猜测,他是由衷地感受到了孤独才写下这首诗。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后,他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结识了杜甫、高适等人,最后还跑到齐州紫极宫授了道箓,正式成为一名火居道士。

天宝九年,李白娶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任妻子,前朝宰相的孙女宗氏。宗氏与李白一样好道,二人婚后各自去“求仙”,聚少离多。

直到三年后,李白来到了宣城。据说李白一生曾经七游宣城,这一次是他第一次去宣城,一去就爱上了敬亭山。那么,他诗中所谓的“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究竟是不是暗指某个人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3)

南宋辛弃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当如是正是因为所对“无人”,所以才把山想象成了人。李白其实也并没有借着这山,来暗示什么人。

日本知名的学者碕允明在《笺注唐诗选中》认为此“鸟云都是琐琐之物,何足问焉?”因此他认为李白“以山为情,妙境物极。”

《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所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要表达的其实并非孤独,而是在表明自己的道行,已得到了“仁”者“乐山”、“好静”的境界。

至于那些“高飞的鸟”,那些“孤傲的云”,已经无法理解他的境界,与他成了异路之人。

二、“敬亭山”与玉真公主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在李白这首诗中,与他“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是指唐明皇的胞妹玉真公主。这一说法,其实是出自敬亭山景区所立的一块“八卦”石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4)

根据碑文中介绍,李白从前在峨眉山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元丹丘,想来就是李白《将进酒》里面提到的“丹丘生”。这个元丹丘因为好道,结识了女道士持盈法师。

而持盈法师,正是玉真公主的法号。李白因为元丹丘的关系,所以也结识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赏识李白的才华,就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哥哥唐明皇。

尽管玉真公主比李白年长十岁,但是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玉真暗恋李白,所以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后,玉真公主就上书唐明皇,去掉了公主封号,隐居名山,最后辗转来到了敬亭山。

玉真公主后来死在了敬亭山,李白到此缅怀她,所以写了这首诗。敬亭山的碑文之后,还有一个小土堆,说是玉真公主坟墓的遗址。

尽管有学者多方考证,都没见到玉真公主曾经到过敬亭山的证据。但是,仍然有人不断挖掘李白与这位公主的传奇爱情故事,后来还扯到了王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5)

为什么会扯上王维呢?因为王维和李白处于同一时代,二人都曾经是玉真公主的座上宾。李白和王维的诗才都那么出众,但是不知为何,二人终身没有来往过。

李白写诗从来不提王维,王维写诗从来不提李白。按理说,李、王二人有很多共同的朋友,他们不相识的概率几乎是没有的。于是有人说,可能是因为二人同时暗恋玉真公主,最后闹到反目成仇。

不过,八卦归八卦,且不要说玉真公主根本就没有去过敬亭山,就算是玉真公主真的去过,这样解释“相看两不厌”,也会把这首诗的档次拉低。

个人认为,假如实在无法理解李白“乐山”的境界,硬要给山找一个人间的化身的话,那么还不如说这山是指他的夫人宗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哪首诗,(6)

李白和宗氏夫妻二人都好道,后来宗氏想去山中寻访一个得道的尼姑,李白还帮忙找呢。别人都理解不了他们寻仙访道的心态,只有他们彼此才能了解彼此,所以相看两不厌。

结语

前一阵读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当中有一句诗是“闲爱孤云静爱僧”。“孤云”和“僧”是世外的物和人。爱他们,表达的是一种追求避世的心理,然而52岁的李白连“孤云”也不爱了。

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表面上看是“众鸟”和“孤云”离李白而去,其实又何尝不是他自己选择了远离“众鸟”和“孤云”呢?

“众鸟”高飞,寓意的是世俗的人追求飞黄腾达。“孤云”独去,喻意清高的人特立独行。无论是流俗从众,还是特立独行,都不是暮年李白追求的东西。

李白通过这首诗,说明自己已经超越了前面两种做人的境界,达到了儒家精神追求的“仁者”之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