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斗智斗勇的时间越长,越发想给生活冠上“残酷”的帽子。
大多数人要么就是在过一日死半日的生活中消磨热血,滋生委屈与不满;要么就是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无能为力,对生活绝望。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生就像是《西西弗的神话》中说的那样,是一个推着石头上山的过程,除了艰辛、枯燥与荒诞,别无他物。
《黑暗中的舞者》这部影片,没有否认这一事实,甚至他比我们庸碌的日常生活更加残酷与赤裸裸,他剥开了生活庸常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真正的残酷与不公平。
生活的悲苦是没有止境的。
影片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女主人公莎蔓是一个即将失明的女人,带着遗传了她的疾病的即将失明的儿子小俊,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租住在一个拖车屋里。她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治疗儿子的眼疾。
影片以无规律的色块开头,让人摸不着头脑,荒谬、迷茫而无助。就像是莎蔓眼中的世界,独属于她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世界。
正片的开头讲述了莎蔓生活的两个部分:排练歌剧与工厂做工。
她用她模糊的眼睛从事着辛苦的工作,而她所热爱的歌剧,成为了她心中唯一的支柱。
如果日子一直像我们想象中平静地继续下去的话,莎蔓能够得到她想要的医药费,小俊也会永远属于光明。虽然辛苦,但是所有的辛苦都是有希望的,更何况在忙碌的空隙,莎蔓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爱的歌剧中去。这样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平淡而幸福的。
可是,就像莎蔓说的那样:“我以为在美国,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在任何地方,都是残酷的。
田园牧歌式的未来被一次谈话打破。
房东用*的秘密,换来了莎蔓的同情,还有莎蔓的秘密。他取得了莎蔓的信任,也骗来了莎蔓的钱。
一切都偏离轨道,生活露出了他本来的嘴脸。
莎蔓为了拿回这笔钱,失手*掉了房东。这笔钱给了小俊以光明,也彻底把莎蔓送进了黑暗。
在绞刑架上的莎蔓,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都很剧烈,直到女伴把小俊的眼镜交给她,她才平静下来。
这时,影片响起了心跳声,这心跳声也许是代表着拥抱光明的小俊,也许是重生的莎蔓。
灵魂跌跌撞撞,我也要爱我所爱,行我所行。
命运对莎蔓来说过于不公平,生活对她来说也太过残酷。整部影片,我想如果不是不时穿插的音乐剧,观看者很难看下去。
因为这部影片中没有任何奇迹,只有一个善良的、热爱生活的但是弱小的女人被生活的黑暗、社会的恶意渐渐拖到黑暗中去,而我们却无可奈何。
而这也是这部影片最动人的力量所在,那就是我们看到的莎蔓,不是被压弯了的脊背,也不是麻木的眼神,而是一个跌跌撞撞的灵魂,用尽所有力气在生活中伫立着。每一次用心地起舞,都是她对残酷生活的报复;每一次歌声的飞扬,都是她对不公的命运的抗争。
突然想起了《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他与莎蔓之间似乎有着什么共通的东西。
大概就是他们拒绝在生活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奴颜媚骨,他们永远知道自己的热爱,永远保持自己的尊严。爱其所爱,行其所行。
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点缀了莎蔓的灵魂,让她在黑暗中踽踽前行呢?
我想,是她的音乐、她的舞蹈。
影片中的音乐与舞蹈来的总是那么突如其来,突如其来到有一些简陋。所有的场面都没有想象中的灯光、礼服;所有的歌声都是女主人公自己完成,那种日常的、诉说的、叙述的歌声,与其说是歌剧,不如说是女主人公的沉吟。
她在倾诉她所有的委屈,她所有的不安,她黑暗世界中卑微的梦想,以及终将在埋葬于黑暗之中的绝望。
她在工厂里起舞,在轨道上起舞,在法庭上起舞,甚至在断头台上起舞。也许就像海报里说的那样: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她凭借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之中的生命之光。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的人二十岁三十岁就死了,一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就成了自己的影子。”
的确,生活就像是镣铐,我们挣扎了二十年三十年,终于发现或许一生都无法摆脱,于是我们忙着为生计奔波,我们隐忍与沉默。
年轻的血液逐渐冷却,跳跃的灵魂开始麻木。我们丧失那些说走就走的勇气,我们不再热爱我们曾经热爱的事物。生活这镣铐,不仅仅束缚着我们的自由,还束缚了我们的灵魂。
所以,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努力挣扎生活镣铐时的坚强与努力,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充满希望的努力生活,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对生活所有的控诉与不满,即使我们无能为力,即使生活荆棘满布。
我永远都相信生活就像是《西西弗的神话》中描述的那样荒诞,毁灭掉所有我们所尊重与依赖的,我们都是漂泊在大海上的、远离人间烟火的、年迈的桑迪亚哥。
如果说一定要为我们的存在寻找意义的话,那大概就是桑迪亚哥拖回的鱼骨,西西弗推着石头上山的过程,以及我们用我们的浪漫、坚强与倔强做这荒诞生活的英雄。
我们存在的意义永远不在于我们挣脱生活的镣铐,而在于,即使带着镣铐,我们也要在生活这个舞台上,做独一无二的演员。
END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感受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