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的故事名人,关于树立梦想的名人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01:00:50

来源:中国军号

航天员李聪:“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解放军报记者 贺逸舒 特约记者 占 康

2024年4月24日,一名身着蓝色出征服的年轻航天员,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个外表俊朗,笑起来眼睛像月牙一般的航天员名叫李聪,是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任务飞行乘组中最年轻的一位航天员。指令长叶光富称赞他“人如其名,非常聪慧”。

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航天员,李聪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追梦故事?今天,让我们共同倾听一个梦想开花的故事。

关于梦想的故事名人,关于树立梦想的名人故事(1)

2023年02月24日,李聪进行载人飞船结构机构分系统操作训练 王夏阳 摄

(一)

1989年的秋天,李聪出生在河北邯郸市一个小村庄里。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生了重病,父亲辞职回家照顾老人。从小,他深知父母的艰辛,立志要好好学习。

中考时,李聪考上了本地最好的中学。高三上学期,一场空军招飞宣讲开启了他人生的新航向。当看到宣传片中飞行员身穿蓝色飞行服、戴着头盔和墨镜,英姿飒爽地驾驶战机翱翔天空,李聪感觉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毫不犹豫报了名。

李聪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邻居们对他赞不绝口,村支书上门慰问和祝贺。父亲鼓励他:“好好干,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初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李聪因表现好,被推选为学员队区队长。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岗位。第一次集合队伍进行讲评,他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为了顺利进行讲评,他把发言内容记在小本子上逐字逐句照着读。慢慢地,他只需要在小本子上记发言提纲。再后来,他已经可以自如地脱稿发言了。“担任区队长的经历让我的性格变得开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以提高。” 他说。

李聪刚入学那年,遇到了漫长的雪季。大雪从当年10月开始,陆陆续续下到第二年4月。用他的话说是,“一周下一次,一次下一周”。

每天凌晨5点多,李聪就冒着严寒起床查看积雪情况,给各班分配“责任区”,然后带着战友们一起扫雪。区队长的工作占用了他不少时间,但学习也丝毫不能耽误。他经常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补课。双重压力下,他的头发甚至都白了不少。付出总有回报。大学四年,他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

飞行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妙。第一次体验飞行,当飞机冲上云霄时,李聪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也是天翻地覆。他双手死死把着操纵杆,一动也不敢动。下了飞机,他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我是不是要被淘汰了?难道我不适合当飞行员?”

那天晚上,李聪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家人的期待,想起自己无数个挑灯夜战努力学习的夜晚。“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一定行!”他不断给自己打气。

追梦的路上,纵然前路荆棘遍野,真正的勇者亦将坦然无惧,依然前行。

也许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当教员再次带李聪体验飞行时,他之前的不适感统统消失了。他终于可以轻松地翱翔在祖国蓝天之上,俯瞰壮丽河山。

重获自信的李聪更加珍惜飞行机会。他苦练飞行技术,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成绩均是同批战友中的第一名。

关于梦想的故事名人,关于树立梦想的名人故事(2)

2023年7月1日 李聪(右1)参加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综合训练 孔方舟 摄

(二)

对于热爱飞行的人来说,谁不渴望飞得更高更远?但是,李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触摸星空。

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飞天梦。彼时,李聪还是个初中生。看着电视里航天英雄完成任务顺利返回,他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后来,在新闻里看到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消息,李聪偶尔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有没有机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当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后,李聪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他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

当李聪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愣了大半晌,只说了3个字:“知道了。”质朴的父亲已经不知道怎么用言语表达这份喜悦。

“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进步给了我这样一个历史机遇。” 李聪暗下决心,“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做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早日飞向太空。”

然而,随着学习训练的开展,李聪意识到,原来航天员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炼。

追梦却无法圆梦,曾一度是我国首批部分航天员面临的遗憾。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航天员也有了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比起前两批航天员来说,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

“以前是人等任务,现在是任务等人。” 李聪说。

空间站常态化运行阶段,航天员们有了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也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自从迈进航天员大队,李聪和战友们面临着紧锣密鼓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选拔考试。“考核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考核。” 李聪说,航天员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被教员看在眼里,体现在评价中。为此,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不管是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考核或是体能锻炼,大家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对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来说,载人航天是个全新的领域,涉及大量基础学科的航天理论更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想飞得精,飞得好,理论学习很重要。” 李聪说。

一次,李聪从晚上8点开始解一道题,好不容易把题做出来,一看表,已经快11点了。时间的流逝,他浑然不觉。但是那种历尽艰辛终于得到答案的成就感,他至今难忘。

离心机训练也是一道坎。李聪刚参加航天员选拔时,体验过4个G的加速度,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等到真正考核时,训练标准提高到8个G。“虽然数值只提高了2倍,难度级别却呈指数级增加。”李聪回忆说,当时自己的胸口像被一只大象踩在上面,压得几乎喘不上气,眼泪都甩出来了。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摸索出了应对方法,成绩也达到了标准。

水下训练对李聪的挑战也很大。水下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罩在身上。起初,他觉得有劲使不上,只能干着急。于是,他便找有过空间出舱经验的航天员们请教经验。训练时,他再一一体会这些经验,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如今,他在水下训练中也能做到得心应手了。

李聪知道,航天员选拔是优中选优,要想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必须门门课都达到优秀。“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将训练过程中的“拦路虎”一个个拿下。

关于梦想的故事名人,关于树立梦想的名人故事(3)

2023年08月22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进行航天服测试 徐部 摄

(三)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飞向太空就成为李聪奋斗的目标。

沙漠里,李聪跟着战友们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晚上冻得睡不着,大家胸前烤着火,背后凉飕飕。白天热得受不了,他们的皮肤被太阳烤得生疼,嘴唇也干得脱了皮。

海上救生训练的经历尤其令李聪难忘。返回舱里密不透风,跟蒸笼一样闷热,他穿着密不透气的舱内压力服,差点中了暑。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航天员在地下室里度过72小时并完成测试。李聪和队友相互鼓励和提醒,想尽各种办法来对抗困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帮扶,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回忆起这些经历,李聪感觉颇有成就感。

拿到了通往太空的入场券,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搭乘飞船的“船票”。

当看着同批航天员陆续飞上太空,李聪替队友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开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准备每一次考核,认真总结训练的经验和不足。

新一轮的训练和选拔后,当李聪听到神舟十八号乘组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时,内心既欣喜又坦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是势不可挡的。”他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段话。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对执行这次任务,李聪充满了自信。正如他在见面会上所说,“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建功伟大新时代。”

关于梦想的故事名人,关于树立梦想的名人故事(4)

2023年12月4日 李聪在进行转椅训练 孔方舟 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