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行车的故事简短,骑车的故事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12:02:52

关于自行车的故事简短,骑车的故事简短(1)

我家自行车的故事

作者I李兴甲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出行以步行为主,若是家里有辆自行车,那就是很富裕的家庭了。

1983年,我家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是我们家成为“万元户”的奖品,说是奖品,其实是公社给了一个购买自行车的票证,自己花钱买的。

这辆车是我们家的宝贝。父亲把它精心打扮了一番,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裹起来,车条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好看极了。车子被擦得锃亮,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当时,我的腿够不着“28”型自行车的大梁,就用“掏裆式”学习骑车,手握定车把、稳着车架,一只脚蹬着里面的脚蹬子,滑行时把另外一只脚快速穿过横梁下踩到车外侧的脚蹬子,斜着身子练车,练没多长时间就学会了骑车。

上高中后,离家七十多里路,步行上学已不现实,这辆自行车便伴随着我读完高中。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耐用消费品需求全面增长,“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成为大家结婚置业的必备物件。作为“大件”之首,无论城乡,自行车一度到处脱销,“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更是异常紧俏,甚至出现伪造、倒卖自行车购买票证以及商家惜售、利用紧缺商品拉关系的现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不久,自行车也多了起来,有专门的自行车商店和自行车柜台,各种品牌琳琅满目,也不需要票证了。我当时的月工资220元,而当时一辆自行车要400多元,省吃俭用花了我两个月的工资,在县城又买了一辆常州生产的“金狮”牌“26”型加快轴自行车,“金狮”自行车很漂亮很畅销,我也很爱惜它,还进行简单的装饰,给自行车把、车梁穿上漂亮的塑料带,给车链盒套上剖开的彩色塑料管,在自行车前面装上小车筐,给车整个座套,前后车轮装上红、黄、绿三种颜色轴刷。每周六下班后,我骑行六十多里路回家,一路拉风,一路歌,每到村口便引来儿时小伙伴的羡慕,心情畅快极了。

如今,人们的代步工具已实现多样化,家庭轿车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自行车也已演变成多功能用途,不惟是代步的工具,更是骑行者健身的需要。我家的自行车助力我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梦想的彼岸,也见证了我的家一步步走向殷实。

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远去的村庄》《千年古村之谜》;长篇报告文学《这方热土》;长篇纪实文学《岁月如歌》《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乡村的雪》《父亲的树》《听蝉》被中国作家网重点推荐;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散文《听蝉》获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优秀奖。散文《漫漫求学路》获山东手机报、海报新闻客户端共同组织的“追梦2019”新春有奖征文三等奖。散文《父亲的树》入围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散文《“崮”乡的风景》《暴雨带走了娘的眼神》入围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散文《九女筑坟与山洞悬棺》入围2021“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征文大赛。《一辈子跟党走》获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读红色历史、颂百年党恩”征文比赛入围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联合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人民日报》等媒体组织开展“回望初心”百个入党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入围奖。

壹点号尼山布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