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石榴花六首,来看看苏轼的石榴花情结,故园石榴照一生
石榴自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土,这种花木特别接中国的地气。也许是勤劳热爱树木的中国人特别善于打理培植,石榴在中国安家落户,处处有之。四季常青的枝叶,早夏看花,早秋品果。生命力旺盛蓬勃。
石榴花以明红为主,夏天蓬勃向阳,符合中国人对红色的热爱和审美,石榴多子香甜,是著名的水果,且在中国文化中蕴含多子多福的含义。石榴早在唐朝,就已经是象征幸福的庭院树种。李商隐用石榴形容妻子,开花结果,保有天伦幸福,比起只开花不结果的天上碧桃花,拥有人间沉甸甸的美满和幸福。
石榴红,是中国古代的正红色系,艳丽端庄红火。苏轼说“石榴有正色”就是这样的让人愉悦向上的红,从汉朝到现在,中国女性想到的红裙,往往会浪漫地说声“石榴红裙”,而红裙则以石榴红为最美丽。
说完了石榴,石榴和苏轼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苏轼一生钟爱石榴?
因为石榴花就曾经长在苏轼的童年少年家园里,那是他的家园之花。
苏轼是四川眉州眉山人,蜀地气候特殊,地气丰腴,有着和同纬度地区不同的特殊的山地盆地气候,珍稀树木和动物良多。而就是其他地方有的树木果木,在四川,也特别茂盛香甜。比如芙蓉,枇杷,荔枝,当然还有石榴。
故乡家园的石榴花石榴树,给了苏轼鲜明美好的记忆。
“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
色作裙腰染,名随酒盏狂。”北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六 其十六 石榴》
得四川家乡风水滋养,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名动京城。
不过由于母亲病故,他们回乡守孝三年,兄弟两个最喜欢的就是火红的石榴花。
这个时候,他们青春勃发的年龄,苏轼已经定好了志向,做人做事要像石榴花一样明艳。
你看看石榴,我最爱它那种送春迎夏的明艳和风流,只有它傲立在夏天,送走无数的春花。
那石榴的红色可以染就浪漫的舞裙,那石榴酒使人沉醉。
他和弟弟说,做人就要像石榴一样,自有独特的风情和风流。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北宋 ·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二 》节录
在京城的几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常常回忆故乡家园的石榴花。
母亲病故,他们和父亲居住在京城,兄弟俩往往回忆故乡家园里的各种花木,他们不在,那些花木想必寂寞而蓁蓁。
那家园的葡萄满架,就怕葡萄多了葡萄架子被压垮。
可怜那园中的石榴长虫生病,开花虽然明艳,却如破衣裳一样让人痛惜。
园子中的草木应者节气而生,有开有落。不可能永远繁茂。
如同我们在京城,有好吃也有坏处,因为不自由,无法让田园兴旺茂盛啊。
正是长期和自然家园为伴,苏轼学会了从故乡园林的花木中获得人生的哲理,后来这故乡的石榴花,成了他颠沛劳苦压抑人生的最大安慰。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北宋 · 苏轼《和子由四首 其三 首夏官舍即事》
苏轼在朝堂,因为看不惯王安石变法中那种粗暴清洗旧官员的做法,而变法本身,也因为执行不当,伤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苏轼上书直言,但是已经树敌,为了自保,他请求去外地做官。
34岁的他名为外放,实际也是变相贬谪,在山东密州当知州。这是个蝗灾旱灾不断的穷困地区,苏轼花了好大力气整合,虽然政绩卓著,但是苏轼知道自己可能回到朝堂无望,一腔抱负沉埋,心情抑郁。而自从出京,弟弟也和他分开。他们已经父母双亡。
兄弟俩靠着书信和诗信联络,在夏天,看到石榴而想到家乡的石榴。
苏轼和苏辙已经进入了不可测的官场,家乡回不去,只有在兄弟间的安慰和回忆里,平衡心情,而故园之思,深沉泛起。
这官署的石榴花开,又一年在夏天开放,那红色的石榴花裙,在幽深茂密的树上。
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故乡家园无限的美好,我已经感觉很累了,为什么故乡回不去?
我在这石榴花下,和在故乡一样子,斟满了石榴酒,只是可惜,悲欢离合,恰恰和我的心意相违背。
我怎么不回忆,我们两个在故乡湖边寺庙边,我们的家园,那里夏天石榴花开,垂柳阴阴,我们关在院子里,喝酒吟诗,享受着最美好无事的团聚和夏天。
两个失去父母,仕途不顺的兄弟,天各一方,都有眼前的石榴,想到家乡石榴,回忆最美好的家园宁静和幸福,感慨官场的未知和漂泊。
他们愿意生如夏花石榴,但是不是在这样混乱迷惘的现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