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全诗,转眼高堂皆白发全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8 02:52:29

孟浩然则不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园主。他终身白衣,科考过一次,落第就算了,绝不复读。也曾经动过心思干谒张九龄,但是这个时候张九龄已经失势,只留他作了一段时间清客,直到自己去世。后来也有不少朋友举荐他,但是文才的自负让他放弃了举荐,甘心归隐务农。

孟浩然对田园生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说,他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富农、庄园主。所以他的诗歌作品无不透露着对田园生活真实的感情。陶渊明是田园诗祖,王维是田园高峰,可对他们来说,田园生活都是官场生活的另一个方面,是寄托,是精神的归宿。而对孟浩然来说,他就是田园生活。所以说王维一直到老,在田园诗这一方面也可能才真正达到孟浩然的境界。

闻一多说他“淡得看不到诗”并不是否认它是诗,而是说它进入了诗很高的境界,既回归了诗意的正向,又遵守了诗律的规则,既让所有人都懂,又让人在读懂之余产生高于生活的联想。你感觉不到孟浩然在写诗,但是又有诗的节奏感、有诗的韵脚、有诗的清朗顺口。他的文字简单朴实入世,但是他的意境顺畅明白却又出尘。

开轩面场圃全诗,转眼高堂皆白发全诗(5)

这种风格在盛唐诗风的引导上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读唐前诗有些简陋,读宋元明清的诗有时候稀里糊涂,唯有盛唐诗既明白如话,又意义深远的缘故。

我们至今仍然受益匪浅,孟夫子功不可没。

我们来看《过故人庄》这首五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标准五律。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六麻”部。平仄合规,只有首句和第五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然后按照律诗的规则,中二联对仗。

我们在前面一篇王绩的《野望》赏析文章就说过,五律算是打通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一种体裁,它的成型早于近体格律诗的其他格式,是一种完全自发的诗人格律要求。宫廷诗人在制定格律规则的时候选取了这种格式,并且是按照这些律诗的形式制定了格律规则。“替、对、粘”这些细则都是逐渐形成的,这其中有一个过程,所以才会出现“折腰体”、“鲤鱼翻波”这些变格。

开轩面场圃全诗,转眼高堂皆白发全诗(6)

而对仗作为对格式的一种要求,也是在上官仪、上官婉儿的归纳下才进入律诗规则。前期的这些五律作品,是否对仗都是一种文采展现需要的自发形成。像《万山潭作》的颈联“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就不对仗。像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不但中二联不对仗,还有一些平仄突兀,这正印证了五律格律规范化的过程。

《过故人庄》是完全合规的,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并不是孟襄阳按照规则写的,而是他的作品在诗歌发展进程中与规则自然暗合。就像王绩的《野望》一样。

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淡”。前面说过,他的“淡”是指文字的平常运用,不工巧,不华丽,而是通过简单文字表述出自己内心对生活的真实热爱。

所以这首诗,实际上就是唐朝时的白话诗,我们可以看到文字后面孟浩然的欣喜之情。

开轩面场圃全诗,转眼高堂皆白发全诗(7)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准备了一大桌酒菜,邀我去田舍做客。这不就是大白话么,就好像聊天一样,并无任何机巧、艰深。这就是交代写诗的事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里开始写看到的景色。这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孟浩然这首简单的五律学习诗歌叙事的结构。首联写接到邀请,颔联是不是按照逻辑应该写自己很开心,登上了去的路程,路程上有哪些事,或者哪些景色?

这里不是这样的,孟浩然直接写了到达之后的景色: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这就是诗歌的跳跃思维,并不是不讲逻辑,而是选取一些重要的场景,删去不必要的啰嗦,简单明了进行场景转换,当然暗地里是潜藏着逻辑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到了之后,又省去了各种迎接、寒暄的环节,直接开吃。同样是场景拣选,思维跳跃,但是用在颈联就比较常见,后期律诗普遍文法“起承转合”中颈联本来就是承担“转”的作用。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聊农间杂事和趣闻。

开轩面场圃全诗,转眼高堂皆白发全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