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现在看上去似乎总是用在一些贬义的语境当中,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多考虑一下自己,要把别人的利益和好处放在一边。
但事实上这句话原意并非如此,只不过后来流传时被后人曲解,只理解了字面意思而背离了最初的含义。那这句话最初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我们现在从字面去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人倘若不为了自己去谋求利益,那么天地之间都会容不下他,其实这句话原来的出处是一部佛经,原文是:“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看到这里大家就要注意了,在汉字系统当中词语的意思,有时候不只是一字之差,而是连读音都有可能改变一字一句的意思。
比如就是这里的“为”,并不是读作四声,而是读作二声,也就是说这里的“不为”,就是不成为自己。
一般来讲“为”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习性以及道德品行,这个人能有什么样的造诣。其实很大原因在于他的文化软实力。
在佛教中这种叫做修为,是指人在练习接触新事物以及品味佛经时的水平,若从这种角度去理解和看待这句话,我们就能很轻松明白其原本的含义了。
“人如果不能够修为自己,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所以原本这句话还是一句极为正能量的话,告诫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修为,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其实除了这句话还有很多成语,从古代流传至今都变了意思。人们往往只求理解一面之词,其深处代表的含义也就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
不过在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还真的有关于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思想。
就比如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杨朱,他提出的一种“贵己思想”。
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活这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在这短暂的时间中,应该要让自己活得没有遗憾,所以要将自己作为中心,尽量不要让自己受到任何的伤害。
由于这种“贵己思想”,和儒家思想相悖,所以遭到“亚圣”孟子的反对。但是大家也不要
去过度贬低这种思想,因为杨朱的这种贵己思想,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利己,而是在不伤害他人,遵守社会秩序和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去利己。
而他的言外之意也有做事不必逞能,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去伤害别人,那天下就会成为一个太平社会。
因此我们在了解中华文化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体会其字面意思背后的深层次内涵,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