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听课笔记5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评析100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8 20:17:32

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可是,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每一种观察记录需要从哪方面来记录?……许多问题却常常困扰着老师们。别犯难,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带您来看看这份关于幼儿观察记录的干货,先果断收藏哦!

幼儿园听课笔记5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评析100篇(1)

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

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幼儿园听课笔记5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评析100篇(2)

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观察记录应该包含观察时间、地点;观察对象、记录人;观察内容;解读幼儿行为等四个要素。

1、观察时间、地点

●记录观察时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评价幼儿在园内的行为。

●记录观察地点,是因为这是幼儿各种行为发生的背景之一,幼儿在室内和在户外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差异。

2、观察对象、记录人

教师在书写观察记录时,写上观察对象、记录人,有助于他人了解观察记录的基本信息。

3、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的内容是观察记录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应客观、准确地描述幼儿在幼儿园的全过程。


4、解读幼儿行为

客观描述幼儿的行为之后,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专业的分析。教师无法在当时记录时,可以根据幼儿的行为,记录重点、核心分析。事后与班级老师围绕孩子的行为进行探讨。

在解读完幼儿的行为之后,教师应该对自己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介入的指导等进行反思,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后面继续支持幼儿发展的具体策略。

1.根据记录的结构性划分

(1)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

①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

②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③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

幼儿园听课笔记5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评析100篇(3)

(2)表格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

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① 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② 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③ 研究性、定期的、间断进行的记录表格。

2.根据观察的时间划分

(1)现场记录

(2)事后回忆记录

(3)现场和事后相结合

(4)事后对现场记录进行整理时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骤:

① 描述

以客观、具体描述的方式整理现场草记,将片段的记录或一张张的表格还原成连续的事件。在整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在质的记录和量的记录之间,产生互相的补充和印证。

② 回想

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回忆起来在此之前的观察和记录中被忽略不计的细节或背景情况。

③ 分析和推论

观察者的分析意见和推论,包括事情的原因(动机)、现象的本质、问题的关键、意义、影响因素、各种相关关系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断、归纳和各种假设性的观点。

④ 印象和感觉

对事件的纯粹个人性的印象和感觉,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论来,更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⑤ 进一步的信息

即在前面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倾向和遗留的问题等,作进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观察。

幼儿园听课笔记5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评析100篇(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