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浙江工学院建设,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化工学院并入浙江工学院,并作为建校基础。
并入了浙江化工学院的浙江工学院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同时招生专业增加到12个(其中本科专业11个)。
每年新生杭州入学,在衢州的教职工和图书、仪器、设备分期分批迁来杭州。至1984年,杭州本部建成校舍4.92万平方米,学校搬迁完毕,衢州分部随之撤消。
这个时期的浙工大年轻而干劲十足,可谓是高校界中的“后浪”。
1983年开始,学校已与日本国足利工业大学、美国瓦尔帕来索大学、德国吕贝克技术学院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影响。
学校设化工、机械、电子、土木、公管、轻工、计算机、技术师范等8个系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育军训、成人教育4个部。
还设有6个校办工厂和劳动服务公司、卫生所、幼儿园等附属机构,并有4个省重点学科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为学校上新台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进入90年代,浙江工学院再次晋级。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发展浙江工业教育,和祖籍浙江嘉兴、现在台湾省的实业家张子良洽谈捐资共建浙江工业大学,并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
得益于这一契机,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校名沿用至今。
纵观浙工大的发展,与浙江省工业教育的学脉紧密相连,身负期望与重担。
02
省内不输211
据传,浙江省一直以211标准建设浙工大,希冀着浙江省再出一所211大学。
可惜的是,或是因为省内其他高校的不甘落后,或是因为浙工大所擅长的化工类专业成为“天坑”而竞争力不足,浙工大没能挺进211、双一流行列。
一时的失利并未能让这所雄心勃勃的高校垂头丧气。
如今的浙工大,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011计划”高校。
浙工大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2023年自然指数排名居内地省属高校第一,部分发展指标已稳定进入全国50强行列。
在2023年,浙工大还获得了新突破。
浙工大化学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在此次公布的ESI数据覆盖时间段(2012年-2022年),浙工大化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6123篇,被引101551次,其中69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
浙工大工程学学科也新晋ESI全球前1‰,本次公布的ESI数据覆盖时间段为(2013年-2023年),浙工大工程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4196篇,被引57464次,其中106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
除化学、工程学外,学校另有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虽然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浙工大在学科建设上却文、理、工兼具,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
浙工大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9个。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先后有近8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
近三年学校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5篇;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6位,位列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第7位。
浙工大就像一个心气高的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头筹。
在“浙江省省属大学”的范围里,浙工大是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优势专业、省特色专业最多的大学,学科ESI国际排名进入全球前1%行列最多的大学,全国学科评估进入前30%学科数最多的大学。
这让它在浙江省内有着不输于211的名声和认可度,加之身处“人间天堂”杭州的优势位置,在一些排行榜上还会高于部分211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