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青年李苦禅
那是1937年的北平,
近代中国多屈辱的岁月,
李苦禅把自己的画室
作联络点支持地下抗战,
交通员、爱国学生、外国友人就在此藏身。
卖画所得收入,他常拿来接济往来同志。
在山河破碎之时,
落墨做刀锋,抒发的是“不曲气节”。
被日本宪兵队关押的28天,
受尽拷打、灌辣椒水等酷刑,
可他就是宁死不屈。
他的头部有一凹陷处,
就是被打折了两根柳木棍子打残的。
丰子恺有言,
“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监牢,拷打,屈辱的岁月,
诉之李苦禅笔毫,是水面之下的泥淖,
泥水砌石,石炼成金,金石味轰然而出,
化作雄劲展翅的鹰,幻成傲立霜雪的松。
图 | 松鹰图 李苦禅纪念馆藏
来到《盛夏图》,
晚年的李苦禅完全不需要线稿构图,
笔墨气象了然于胸。
他随手拿起海绵蘸墨,涂擦,
硕大荷叶一气呵成。
他说过,“我就画一张大的,
就让全世界看看,让后代们都看看,
只有我大中华文化里才能出这种
高级的高等的大写意。”
下笔花梗,果断有力,
毛笔仿若刚劲的刻刀,
宣纸也变作青铜或碣石,
碰撞出的线条铿锵声阵阵!
笔墨有形,画意无尽,
李苦禅让荷的根茎深扎于泥淖,
让蓓蕾向上,冲出污淤,刺破水面,
好一个“以柔立刚”!
画中,
金之轩昂,石之骨骼,金石味永在,
烙出独特的中国美学。
画外,
煅出一幅书写时代的扛鼎之作,
腾出一位老人对盛世华夏的向往,
震出慷慨一句:
必先有人格后才有画格,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