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是谁说的,沽名钓誉出自哪个朝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9 04:07:53

好在万历皇帝虽年幼,但也明白这狗屁逻辑怎么能成立,因为官员咳嗽就给人罢免,这不是无视君王智商么。万历皇帝把这个奏折批给吏部,一个兵部尚书咳嗽是不是就要把他罢免?罢免后,何人能再次胜任。吏部官员也不傻,自然明白圣意。找一个兵部尚书确实很难,尤其是像谭纶这么有声望、这么有能力的官员,怎么能说弹劾就弹劾。于是吏部写奏折给皇帝,坚决不同意换掉谭纶。

看到吏部的奏折,万历马上批示,以落樽为首的三个言官小题大做,陷害国家干部,干脆给你们连降三级,以示惩戒。

而谭纶咳嗽也算是对国家大典的不重视,罚俸禄一月。这事好在遇见了明事理的君王,结局算是皆大欢喜。这些言官算是为己私立,或受人指使陷害忠良的代表。在人们印象中以直言敢谏留名青史的官吏们,绝对不能一概论之。

在《明朝那些事》中说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孙祥,是明朝拼死抵抗瓦剌军的将领,那年孙祥奉于谦命令,守卫紫荆关,由于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纵然无援,孙祥亦坚守死战,之后殉国。孙祥战死之后,有一些言官不经过调查研究,就胡乱发言告状,说孙祥是弃关逃跑,结果在战后,不但没有给孙祥开追悼会,反而直接把他的尸体烧掉,就此了事,实在是比窦娥还冤。这不是“骂死人不偿命”,这是骂人“死无葬身之地”。

一年之后,孙祥的弟弟上书为哥哥辩解,明代宗朱祁钰这才了解到事情真相,给他的家人补发了抚恤金。好在最后也算沉冤昭雪,孙祥在天有灵也能安息了。

沽名钓誉是谁说的,沽名钓誉出自哪个朝代(5)

这些明代的言官到底何许人也?能随意决定官员的前程与生死么?
百度官方解释: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明代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其中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

沽名钓誉是谁说的,沽名钓誉出自哪个朝代(6)

其实要成为言官,不是容易的事情。朝廷对言官的任命要求是很高的。从明代选用言官的情形看,有以下几条基本要求的:

1、 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

2、 是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

3、 学识突出,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又能博涉古今。

4、 综合能力要求: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甚至对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

有“出身,有学识,能敢言”,这些没问题。这“正派刚直,忠而忘身”如何考量,在官场久了,原来刚直、忠良的受朝内各党派、各权臣、甚至宦官影响,不得不做出选择而更改其初衷,这也许更符合人性。

沽名钓誉是谁说的,沽名钓誉出自哪个朝代(7)

当然明代的言官在政治舞台上也确实声名赫赫,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做出过震撼人心的举动,尤以对皇帝的规谏最为突出。如嘉靖皇帝不理政事,御史杨爵痛心疾首,上书极谏,被下诏狱,备受酷刑,数次昏死,仍泰然处之。其他言官得知后即冒死声援,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明武宗时。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时称为“八虎”。朝中重臣如刘健、谢迁被弹劾。多人纷纷上书挽留,都察院御史和南京给事中等多人被刘瑾处以-廷杖。其中南京给事中戴铣被活活打死。之后又有一批人上书,这批人中就有王守仁(王阳明)。刘瑾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这些言官。可以说明代言官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一批言官确实忠实地履行着监督与纠察的职责,对于朝廷的各种权力体系起到了一种较强的制约与规范作用。

但由于这种意识的逐步兴起,一种力量逐渐强大,势必对王朝的走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被其他势力利用。我们可以做这样邪恶的假设:假如你是言官,一群言官上书,即便被打屁股或有性命之危,即便你认为这是不对的,没有原则;又或当言官之中结党营私,党派林立;或又当权臣和宦官相互博弈,言官需要站队之时,你能独善其身么。倾覆之下,难有局外之人!

下面再列举个权臣利用言官扳倒政敌的例子:

明朝嘉靖中后期,奸佞严嵩党羽遍地,权倾朝野,对于不顺从他们的官员便罗织罪名,轻者罢官,重者身死。当然严嵩也有厉害的对手-徐阶 。当双方的火药气息逐步浓烈,在严党这边,严氏父子积极利用赵文华、鄢懋卿等耳目,控制朝廷言路。而在徐阶这边,为了扳倒严党,他也积极联合林润、邹应龙等言官,搜集严党罪证,等待时机做出致命一击。最后结局也算是功德圆满,严嵩被弹劾退休回家。事后徐阶也没恩将仇报,卓显了一代名臣的风度。徐阶利用言官也是权宜之计,对付奸佞确实需要手段与谋略,不过这种利用言官罗织罪名、对付政敌的做法,日后更加剧了党派纷争,也使得言官日益成为权臣的爪牙,被好人运作和被坏人操纵差别甚大。言官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土壤,即便有个别言官其不为所动,坚持底线,但仍架不住整个监察体制的沦丧。

沽名钓誉是谁说的,沽名钓誉出自哪个朝代(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