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几乎所有的朗诵爱好者都读过。但我也遗憾地听到,非常多的人,把这首诗的基调搞错了。
尤其是大多数初学朗诵的中小学生,往往会把这首诗处理成优美的风景抒情诗,一味求美,而没有对写作背景与作者背景做足够的了解,没有理解本诗的内在语。其实,这首诗应该是淡淡的伤感。
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材或老师用《再别康桥》做审美教育,让学生从中寻找美的词语,如“夕阳中的新娘”,让学生展开联想,夕阳的颜色,新娘怎样着装,等等,导致学生会觉得这首诗就是“美”的诗,但这其实背离了徐志摩写这首诗的真正的情感——迷茫、怅惘、青春不在……不能体会这些,就不能体会徐志摩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的分量。类似的例子还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在选入一些教材后当优美的风景诗来学习。
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说“生活不止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但事情的真相是,多数人也就跟风那么一说,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投入“诗和远方”的怀抱,去花时间读诗,或花时间学习一下经典诗篇的朗诵,多数朗读者读诗的时候,习惯张口就来。
全民阅读,看似繁荣,其实隐忧甚多。这种跟风浮躁,只留恋肤浅表面,不愿深入学习的心态,正在戕害我们这个民族的阅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