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徐志摩文中的意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1 15:47:42

1 .了解意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 .体会韵律,理解诗中浓郁的感情

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 、品读诗味,陶冶性情

徐志摩( 1896 ——1931 )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1918 年到 1922 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 1921 年开始写诗。 1922 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但神秘、缥缈、感伤、颓废的倾向较明显。著有诗集 《 志摩的诗 》 、 《 翡冷翠的一夜 》 、 《 猛虎集 》 等。

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 1918 年到 1928 年,他三次旅欧,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代表诗作 《 再别康桥 》 、 《 偶然 》 、 《 云游 》 等, 《 再别康桥 》 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柔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裸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 … …” 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 … …

鉴赏·品味

1.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语言美)。

2. 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意境美)。

第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主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 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上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随风飘摇的枝影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丽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 …

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如痴如醉,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桥柔波的爱抚。“甘心”一词,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 4 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醇厚的诗意!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 5 节,诗人情感达到高潮.他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 , “向星辉斑斓里”忘情地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达到了顶点。

第 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第 7 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痴情。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触入更多的是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徐志摩文中的意象,(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