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段话中“乐”字的读音,人们已经争议了上千年。历史上比较统一和今天人们比较认可的读法是这样的: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之所以这样读,一方面,是正确理解这段话的需要,另一方面,得到了历史上权威的认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有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不就是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吗。这显然是错误的。难道智慧的人就不喜欢山?仁义的人就不喜欢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说:“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然而不论平原山川,它的上面总是平的,所以它又是公平的;不论前面沟壑多深,它都会毫不犹豫跳(流)下去,所以它又是勇敢的。这些正是智者所拥有的,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山水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所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乐”是“喜好,爱好”之意,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单地说成“智慧的人爱好水,仁德的人爱好山”。
山水
显然,这里“乐”的意义与常见的用法不同,为了将它与名词乐(yuè,音乐)及形容词乐(lè,快乐)区别开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官修的韵书《广韵》就专门为它定了个“五教切”的读音,就是今天的yào音。到了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又把这个规范读音写进了《论语集注》。由于朱熹在阐释儒家经典方面的权威地位,他的注音便广泛通行于全国,经过约定俗成,一直传承了下来。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古汉语字典》采用了这一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