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作者名单,最后一课原文及作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0 07:22:39

1898年的今天,12月19日,郑振铎在浙江出生。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最后一课作者名单,最后一课原文及作者(1)


许多人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鲜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但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最后一课作者名单,最后一课原文及作者(2)

还是在东北三省刚刚沦陷时,他就写了历史小说《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愤怒斥责国民党卖国政策。写作时,他时时横眉拍案,连声大喝:“奸贼,奸贼误国!”

1936年10月,他和鲁迅等人联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底,国民党军队撤退,上海成了“孤岛”,郑先生仍在上海坚持救亡活动。当时,日特活动猖獗,有许多人因与抗日有关而失踪、死亡。少数人动摇了,甚至做了汉奸。郑先生却凛然正气,无所畏惧。

1938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文艺界抗日战争协会,被推举为理事。他还专门到被称为上海“抗大”、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社会科学专科学校”去兼课,为党、为新四军培养了不少干部。

1938年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大美晚报》记者张似旭二位名流被刺*。郑振铎先生也差点遭到暗算,幸好有学生通知,但他事后仍继续为祖国命运奔波操劳……


最后一课作者名单,最后一课原文及作者(3)


郑先生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快上课了,他拿起讲义夹,匆匆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像极了小说《最后一课》的情景!郑先生眼噙泪水:“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

开始上课,就连时钟的走动都显得格外沉静。平素爱笑闹的学生们,今天也是屏着呼吸,眼含热泪。不幸的时候终于来临。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压地面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时针指着10∶30。

“现在下课!”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一个捏紧了拳头。

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

抗战胜利后,因为他继续反对国民党的亲美卖国政策,便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蒋介石不许任何大学聘请他。但郑先生的“最后一课”却作为历史铭记的一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