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薛莹
这几天是诺贝尔颁奖季,随着一个个奖项被颁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浮出水面——
诺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毕竟,因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自己“看了些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小文章”,就是这“诺贝尔数学奖”六个字,成功将靳东的知识分子人设挑下马,被网友群嘲。
因为诺贝尔压根就没有设立数学奖。
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诺贝尔为了创立诺贝尔奖,留下了3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今天的2.65亿美元),设置了物理、化学、文学等5个奖项(后来设立了经济学奖项),但没有数学。
因为在诺贝尔看来,写写算算,加减乘除的数学,只是最基础的工具而已,是为物理、化学打基础的,简单来说:不够高级。
这当然和我们现在对数学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在当代,数学是一切的基石。
痴迷数学的人,将数学推崇为“上帝的语言(高斯)”。
但是对于一位发明家和工业家来说,在诺贝尔看来,数学,没那么重要。
因为他在遗嘱中提到,这些奖项要用于奖励那些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而数学,不是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科学。
但是,在坊间流传更广的,是因为爱情——诺贝尔绿帽说。
诺贝尔的爱情故事很曲折:
第一任女友,因病去世;
第二任,是诺贝尔的秘书贝尔塔·金斯基·冯·苏特纳(Berta Kinsky Von Suttner),出身于一个奥地利没落贵族。
1876年,43岁的诺贝尔在维也纳一家报纸上刊登一个招聘广告:一位上年纪、富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绅士,寻求一位成熟、擅长多种语言的女士,做他的秘书兼管家。
33岁的苏特纳,应聘了。
她能干、漂亮,在她工作的第二天,诺贝尔就喜欢上了她。当时一个名叫亚瑟的男爵,疯狂地追求她,所以她只上岗了一周,就辞职了。
诺贝尔很喜欢她,可惜的是,苏特纳辞职之后,就嫁给了亚瑟。两人就把爱情变成了友情。
有意思的是,这位女秘书后来成为了著名女作家,写出了《机器时代来临》、《放下武器》,震惊了世界。#据说她才是诺贝尔的最爱,两人的通信中,诺贝尔的字里行间总是小心翼翼。
第三任女友,叫苏菲· 赫斯 (Sofie Hess),她实际比诺贝尔小23岁,是个迷人的奥地利女人。
苏菲· 赫斯就是迪斯尼中灰姑娘的翻版。她亲生母亲很早就过世了, 她父亲又娶了一个带着三个女儿的寡妇。苏菲· 赫斯的教育程度并不高,但很漂亮,她的后母一心想将她训练成有钱人的情妇。苏菲在一个花店当花姑娘, 有钱人常常驻足于此。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有钱的绅士。
1876年,两个人第一次相遇时,诺贝尔43岁,苏菲才刚20岁。
据说两人都谈婚论嫁了,在结婚前一个月,苏菲和一名数学家私奔了。
这伤透了诺贝尔的心。
这位数学家,坊间传闻是米塔格· 莱夫勒(Mittag-Leffler)。
对此,诺贝尔一直耿耿于怀,故意将数学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目的是为了防止莱夫勒拿奖。因为莱夫勒是瑞典最有名望的数学家。
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后续。
莱夫勒有一个好朋友叫约翰·查尔斯·菲尔兹,是位加拿大数学家。
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1863-1932 年)
为了帮朋友,就设置了一个菲尔兹奖,与诺贝尔奖对抗。
菲奖在1936 年首颁,后从1950 年起每隔4 年颁发一次。菲奖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得主年龄不超过40岁。
这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因此,数学界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拿到菲尔兹奖,不如转行学经济学,争取拿诺贝尔奖吧!
著名的数学家 Beno Eckmann 为 1994 年苏黎世数学家大会写了一篇文章《数学:问题和答案》, 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否认了“不设置数学奖是因为爱情”。
但是普罗大众可不管这些,这种说法在瑞典坊间一直很流行。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数学这门学科有多大的作用,实在太遥远了。普通人都能明白的三角恋,更具有说服力和共情心。
那么,三角恋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博物馆,有一块题为“世界的公民”的描述诺贝尔生活的展示板上,是这么解说的:
“从 1870 年代开始,他的工业帝国日益扩大,公司和工厂遍及世界各地,如: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然而他的爱情生活却不如人意。1876 年,他和一位名叫索菲· 赫斯开始一段尽管一路风风雨雨、错综复杂,却长达数年的关系。1890 年,索菲· 赫斯怀上了别的男人的孩子,并最终和这个男人结婚。”
这段文字不足百字的描述,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让大众脑补这段离奇的爱情故事,并且猜测故事中对应的那位神秘的男主角。
事实上,诺贝尔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为何不设立数学奖。但是他确实终身未婚。
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其人其事》一书中,最后一小节为《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生命中的女人们》。
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的:
“人们不禁要问, 如果诺贝尔在其成年时期, 遇见一个对的女人, 能够帮助她, 理解他, 那将是怎样的情景……”
他的哥哥柳德维格这样描述他: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的时候,差一点断送在医生手里。最大优点:保持指甲干净整洁,从不累及别人。最大缺点:无家室,情绪低落,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恶:不崇拜财神。一生重要事迹:无。”
稿件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