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痛,甲午战争使中日两国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向清朝驻朝钦差袁世凯提出派清兵入朝镇压。晚清名臣李鸿章首肯。日本以保护公使馆和日侨为名,抢先完成军事部署。俄国和英国干涉未果,最终清日开战。图为晚清名臣李鸿章。1894年6月3日夜,李鸿章签发赴朝命令。从6月6日起,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直隶提督叶志超和总兵夏青云分率士卒从大沽和山海关出发,前往朝鲜牙山。到6月25日,屯驻牙山清军人数为2,465名。
6月5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参谋本部成立。6月12日到18日,混成旅团第一批先发部队完成了仁川登陆的军事行动。6月28日,兵员增至8,000名,驻扎汉城。日本军队不但人数多于清军,驻扎地点也比地处偏僻之地的牙山更具优势。当时的朝鲜皇帝高宗软弱无能,闵妃当权。高宗父亲大院君与闵氏一族恩怨深重,于是决意与日军合作。1894年7月23日,日军与朝鲜王宫卫队发生战斗。大院君建立了亲日政权,宣布废除与清政府的所有条约,并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清军。图为日军与清军在牙山激战。
1894年7月20日,清政府雇用英籍商船爱仁、飞经鲸、高升号三艘船,向朝鲜发援兵。在北洋战舰护卫下,三艘商船往返于中国和朝鲜之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拉开甲午战争的序幕。丰岛海战使清政府在朝鲜的兵力呈劣势,严重影响了后来的战局。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战争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成欢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 年 7 月 28 日至1894 年 7 月 29 日爆发成欢之战,在成欢,与清军对阵的是日本大岛混成旅团,步兵3,500人,骑兵47骑,山炮8门。清兵不敌日军优势兵力。图为成欢之战后,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和朝鲜国王的敕使,在万里仓临时修建凯旋门,隆重迎接大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