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
路不拾遗:路上没有人会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品行高尚。
宾至如归: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故事情节:
季斯以孔子为中都宰,中都大治。四方皆遣人观其政教,以为法则。鲁定公知其贤,召为司空。孔子奉定公于夹谷赴齐“乘车之会”,斥夷狄之乐,斩优侏之首,讨还汶阳之田,大张鲁国之气,定公升孔子为司寇。孔子又堕三都,抑制强臣;诛*少正卯,以正视听,孔子之意始得发舒。
于是,孔子乃立纲陈纪,教以礼仪,养其廉耻,故民不扰而治。三月之后,风俗大变。市中鬻羔豚者不饰虚价;男女行路,分别左右。路有失物,耻非己有,无肯拾取者。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宾至如归。国人歌之曰:“衮衣章甫,来适我所;章甫衮衣,慰我无私。”礼仪之邦立矣!
述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市无虚价,宾至如归……这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所以孔子执政时间虽短,却给鲁国的民风带来深刻的变化,为曲阜“礼仪之邦”的建立铺出了一条新路。
在治国方略上,古人已有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和实践。管仲相齐,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政治见解;为齐桓公赢得霸主地位。秦右庶长蹇叔曾与秦穆公论证曰:治国当“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把道德教化与法令强制相结合,把秦穆公推到了西戎霸主的地位。商鞅推行法治,秦国大治,天下莫比。然其门客赵良一针见血的指出鞅政的弊端,“相秦八载,法令虽行,刑戮太惨;民见威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这就是缺乏道德的教化。孔子虽主张“为政以德”,但却以刑罚为其德政开路。上任仅七天,便以“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之罪名诛*少正卯;且言“不诛之无以为政”。虽然这件事在史实上还有争论,但鲁国的文明景象绝不是单纯的教化所能达到的。
现代社会实行依法治国,同时,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虽然独轮车也可以行走,但又必有左右两只手来驾驭,否则,必颠覆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