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撒哈拉的故事》是7年前,那个时候的我,刚刚踏入社会,在这本书中,看到的只是三毛说走就走的洒脱和沙漠生活的艰辛。
前些天,机缘巧合,参加了一期读书会的共读活动,那一期的共读书目恰好是《撒哈拉的故事》。
7年前的旧书重读,同一本书,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读者,却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书没有变,变的是这个读书的人。因为这7年,有了更多的见闻、思考,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对书的解读也自然不同。
我们读书,最先遇见的一定是自己。
这本书的形成,源于三毛的一个“执念”。因为无意间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的介绍,就种下了一个沙漠梦:走进撒哈拉,认识沙漠,似乎是她与生俱来的使命。
在沙漠里,她走入了婚姻,学着与当地居民相处,感受着沙漠上的风土人情,随笔记录了12个沙漠故事,成为了这本让万千读者沉迷的《撒哈拉的故事》。
沙漠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里绝对不是理想的居住环境。
初读这本书,我也只感受到了沙漠生活的不易。如今,带着这7年来积累的生活感悟,从书中读到了4个幸福的法则,也明白了三毛对沙漠的热爱。
01 爱情,在心不在言你心中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是有房有车,双方工作稳定,岁月静好?还是对方温柔体贴,嘘寒问暖,时时关心?又或者是心有灵犀,性情相投?
有人说,爱情可以不物质,但一定要有基础保证;有人说,爱情中最美好的,是有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有人说,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莫过于志同道合。
对于这些,三毛和荷西的爱情里,似乎都没做到。
三毛和荷西
在三毛与荷西结婚时,没有房子车子,租住的房子极其简陋,没有床,没有桌子,没有柜子,没有电视......
结婚前,荷西为了多赚钱,常常不能回家,留着三毛一个人面对经常停电的夜晚,一个人去很远的地方买水搬水。
那个曾经在父母手里像公主一样的姑娘,在这里要独自面对黑夜,要因为干体力活累到腰酸背痛。
荷西也几乎不会说甜言蜜语,但他们的爱情,依然让人羡慕不已。
当三毛决定去往沙漠时,荷西也在计划着自己的航海梦。
可是,为了三毛,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一个人默默申请了沙漠的工作,比三毛提前两个月前往沙漠,等一切都安顿好了,才通知三毛前往。
荷西对三毛,是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的珍视。
两人结婚时,荷西送三毛的礼物,是一对完整的骆驼头骨。
这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恐怖的礼物,却深得三毛欢心。
他会在下班后,带三毛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寻找三毛喜欢的化石。哪怕因此发生意外,差点丢掉性命,都没有任何抱怨,仍然计划着下一次的前往时间。
荷西对三毛,是一份放在心底的懂得。
结婚后的荷西,能自己动手做的事,绝不花钱请人做。
对于省钱的理由,不是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也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将来能把三毛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他们。
荷西对于三毛的爱,温柔又细腻,因为爱她,所以爱着与她有关的一切。
好的爱情永远是相互的,三毛对于荷西的爱,也一点都不少。